欢迎您进入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官网,登陆,app,下载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造洁净厨房 做健康美食

油烟净化一体机批发定制首选服务商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21-5623795

当前位置: 主页 »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星空体育:淮北工业产业基本情况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发表时间:2024-03-08 11:57
(一)煤炭产业 1.产业链 煤炭产业已形成“原材料—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销售推广及应用”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淮北因煤建市,煤炭产业居传统优势支柱性产业,在工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全市现有煤矿矿井16对,煤炭生产能力2551万吨,现有淮北矿业股份、恒源煤电等规模以上企业13家,2020年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38.8%。 2016—2020年,全市关闭矿井9对,完成煤炭产能退出1109万吨。原煤产量从2016年的4500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3780万吨。洗精煤产量从2016年的1435万吨减少到2020年的1312万吨。 在开展去产能工作的同时,我市积极加快煤炭产业绿色升级改造,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煤化工基地建设了原煤洗选能力1400万吨的临涣选煤厂,年产焦炭440万吨、联产甲醇40万吨的临涣焦化公司,4×300兆瓦机组工艺的临涣中利发电公司,延伸了煤炭产业路径,形成了“煤—焦—化”、“煤—电—建”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但是煤炭产业还存在产业层次较低,去产能压力较大,技术升级路径尚不完善等问题。 3.重点发展方向 安全绿色开发,提升煤炭产业发展质量。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推广绿色开采技术,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力度,统筹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走煤炭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之路。 稳定本地产能,积极开发省外资源。保持大型煤炭基地合理生产规模,年煤炭产量稳定维持,为下游产业链提供优质充足原料供应的同时,通过参股、控股、减量置换方式积极参与西部煤炭资源开发。 延伸产业链条,走可持续发展路径。推进煤电产能建设。进一步扩大煤炭清洁转化规模,布局建设大容量煤电机组,提高电煤就地转化效率。“十四五”期间,加快平山电厂二期工程等大型高参数清洁煤电项目。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推进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三期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及甲醇制烯烃项目建设。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加大综合利用,力求生产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吃尽榨干”。支持皖北煤电集团高岭土项目(10万吨/年)。 加大智能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大、中型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开展智能化采掘、高劳动强度及危险岗位的机器人替代。通过推动机械化降人,自动化减人,压减安全、人工成本。 (二)电力产业 1.产业链 淮北的电力产业已形成“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推广及应用”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淮北电力产业现有燃煤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光伏发电、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等规上工业企业22家。已建成燃煤发电项目10个,总装机规模近600万千瓦。即将并网发电的申能发电项目装机规模135万千瓦,为目前国际最先进、单机容量最大的新型高效、洁净、低碳燃煤发电机组,机组建成后预计可实现设计供电标准煤耗251克/千瓦时的世界最先进水平。2020年,全市发电量累计206.5亿千瓦时,比2016年的197.1亿千瓦时增加了9.4亿千瓦时,2020年电力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8%。 “十三五”以来,淮北重点推进煤电工业绿色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了淮北平山电厂二期工程能源高效利用项目,完成了临涣中利发电、杨庄煤矸石电厂、安徽恒力电业等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煤电的清洁高效利用工作稳步推进。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淮北利用全市及周边地区、各大矿区、采煤沉陷区大量的闲置水面和塌陷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良好的电网接入系统等优势,不断延伸光伏产业链条。同时支持光伏组件以及各种原材料的生产制造,推进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配套产品、城乡民用建筑集中供热式太阳能装置、太阳能热水与建筑一体化装置等太阳能综合利用。 在风能发电方面,淮北发挥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和应用灵活的特点,加快陆上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推动风电与其他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了中远溪、阳光电源、华润电力、华能、申能等风力发电项目。 在生物质能方面,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果木废弃物和板材加工废弃物等生物质能发电。重点建成了淮北杜集区生物能热电项目、濉溪浦发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的秸秆电厂,实现秸秆变废为宝。 3.重点发展方向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依托平山电厂二期、宇能公司热电联产、淮北涣城发电有限公司3、4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临涣低热值煤发电综合利用项目三期等项目,加大对煤电产业清洁高效利用等技术研发,重点推进传统煤电企业转型为技术水平高、改造能力强的环保技术型企业,形成煤炭开采、煤炭发电、废弃物填充、建筑物和环境保护的绿色采矿循环经济模式。 光伏产业链多方延伸。依托新能源光伏电缆等项目,不断延伸光伏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配套设备等产业,形成太阳能光伏应用与产业发展相互依托、互动发展的格局。提升光伏产业发展水平,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力争使淮北成为重要的光伏制造和规模化应用的示范基地。 风能资源规模化利用。依托中远溪风力发电二期、华润濉溪孙疃风电场50MW工程等项目,加快陆上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推动风电与其他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积极引进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叶片、风力发电机、变流器等风力装备零部件制造,全面提升风电机组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依托濉溪浦发生物质发电公司,进一步加强生物质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发展以生物质颗粒、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依托生物质能热电项目,优先发展秸秆、生物柴油、燃料乙醇和垃圾焚烧发电,建设收、储、运、加工、利用一体化的热电联产体系。 (三)机械加工制造产业 1.产业链 淮北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初步形成“原材料加工—研发设计—零部件加工—产品—销售”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以煤炭机械制造为主体的机械制造业,是我市煤炭产业向上游延伸的重要产业,逐步由单纯的煤炭机械设备向电厂粉煤灰脱水、各类矿山洗选和冶炼、化工等行业延伸,电工电气、电线电缆等行业也初具规模。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7家。2020年,机械制造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4.0%。 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以杜集开发区为核心的煤矿机械产业集群、以濉溪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汽车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各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低、链条短、企业产品雷同等问题。 3.重点发展方向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传统机械加工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与绿色低碳的高效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多元发展,打造装备制造产业完整的协作机制,提升产业层次。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依托安徽省皖矿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淮北中芬矿山机器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主动对接长三角及淮海经济圈,承接相关机械加工制造产业转移,打造智能机械制造产业园。 加强技术、人才合作。加快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院和中芬矿机、龙波电气等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集中技术、人才和实验室等资源,建立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产业技术开发联盟,为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级人才、突破关键技术。 (四)食品产业 1.产业链 淮北食品产业逐步形成“种植、养殖—初加工—深加工—销售流通”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食品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除久负盛誉的口子酒业和顺发食品等少量制造业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外,多数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能力差,绿色生态食品开发程度较低,未形成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弱,整个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示范作用不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家。2020年,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8%。 截至2019年底,全市培育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6个、著名商标51个、安徽名牌20个。其中有35家涵盖面粉、粮油、畜禽、种业、乳业、生物工程、休闲食品等多类产业的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粮食、禽类、肉猪加工、饮料酒、高端食品制造5大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食品加工业集群。 3.重点发展方向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突出发展重点,推进食品工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优先发展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多次精深加工。稳步发展现有的面粉与饲料规模企业的同时,加快凯乐生物、今麦郎、浙旺休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建设,加快完善“放心粮油”、“主食厨房”配送中心等项目,实现粮食加工由初始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加大优势食品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发挥淮北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及丰富的农产品原料资源和生产加工基地优势,重点发展淮北口子酒厂(一期和二期扩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制曲、酿造、窖藏、包装、酒文化体验一体化项目的落成,加大对功能性、保健性酒的开发与发展力度;加大制曲、酿酒、储存、包装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创建智能工厂。口子酒业总投资16亿元的口子产业园一期项目即将投产,总投资13.6亿元的年产2万吨大曲酒酿造项目也已开工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今麦郎软化饮品项目完成设备安装正试产。 实现优势资源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煤矿塌陷区的地理优势,形成畜禽水产的规模化养殖,加快中农联与亿仓云链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加快安徽神华肉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猪屠宰车间冷库技改项目的落成,推进淮北冷鲜产业变革。 (五)纺织服装产业 1.产业链 淮北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原料—原料加工—深度加工及综合利用—销售推广”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纺织服装产业曾一度是淮北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的纺织、印染、服装企业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国企改革过程中,部分优势企业因种种现实原因丧失竞争优势,有的甚至消亡。依托于产业发展基础和劳动力资源,“十三五”期间,市高新区、杜集区和濉溪县纺织服装企业聚集发展。全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6家。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2%。 推进中的华孚绿尚小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8万吨印染基地、8万吨面料基地、2.5亿件服装加工基地、1200万套家纺生产基地。但由于缺少染织制造相关企业和技术,染织制造主要依赖于邻近省份企业,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全市纺织企业的效益下降,纺织企业数量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我市在纺织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上依旧未形成成熟的推广模式。 3.重点发展方向 拓宽纺织产业销售渠道。将供应商、制造商、独家代理商、分销商等所有环节联系起来,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使物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品牌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丰富销售模式和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完善纺织产业加工链条。着力打造华孚绿尚小镇,依托濉溪诚益年产4000吨气流纺纱技术改造项目、安徽福尔足年产1000万打织袜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完善纺织业产业链加工环节,研发新型织造技术、染织技术等,打造知名品牌,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品牌影响力。 (六)建材产业 1.产业链 淮北的建材产业已形成“原材料—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销售推广及应用”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我市传统建材产业包括水泥、预拌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陶瓷等产品为代表的重点行业。主要分布在烈山经济开发区、杜集经济开发区和濉溪县经济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05家。2020年建材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9%。 我市现有新型建材企业主要分布在濉溪经济开发区、烈山经济开发区和杜集经济开发区,主要产品有新型门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材料、钢结构和现代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材料。较大的企业有安徽康美绿筑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中煤远大淮北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中冶淮海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等。从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看,截至2019年底,全市水泥生产企业的硅酸盐水泥生产线,均已完成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改造。此外,建材企业积极推进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助推产业向绿色生态转型。 建材产业是淮北的传统优势产业,形成一定聚集。墙体材料的主要原料大都为本地生产,质量好,开采成本较低,运输成本更低,为产品市场竞争提供了优势。主要问题是工业企业规模小、结构不优。陶瓷等高耗能建材行业逐渐萎缩,绿色建材等产业仍处于在建、试生产阶段。建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污染和能耗问题,亟须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向绿色建材转型。 3.重点发展方向 引导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装配式建筑材料的发展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材料、钢结构和现代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材料,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并实现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以PVC片材主生产线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玻璃制品、PVC材料等新型复合建材,提升建筑玻璃产业核心竞争力。总投资8亿元的康美绿筑绿色建材建设项目将于2020年底全部建成。 加强绿色建材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创新资金投入,鼓励康美绿筑、中煤远大等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固废综合利用,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基地,加大节能、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建材研发力度,推动新型建材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淘汰落后产能。对主要指标降幅较大或综合排名靠后的县区、开发园区进行约谈,全力稳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局势,加快建材“僵尸企业”出清,盘活土地,提升产能利用率。 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装配式建筑材料的发展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材料、钢结构和现代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材料,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并实现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以PVC片材主生产线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玻璃制品、PVC材料等新型复合建材,提升建筑玻璃产业核心竞争力。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并实现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墙体材料产业转型升级。 (一)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 1.产业链 淮北的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已初步形成“原料—原料加工—深度加工及综合利用—销售推广及应用”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主要布局在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煤化工基地),集聚了临涣焦化、巨成化工、鸿源煤化、弘昌新材料、天澈新材料等行业重点企业。 作为淮北的首位产业,经过“十一五”到“十三五”的苦心耕耘,已经颇具规模。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围绕培育和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及深加工产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及技术引进等方式,采取新型大规模粉煤气化技术、大型甲醇合成技术、甲醇制烯烃、甲醇制乙醇等工艺,生产甲醇、苯、和烯烃及其下游产品,并延伸至下游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形成一体化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已成为推动淮北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对淮北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目前基地道路交通网、管廊、供热中心、“三废”治理设施等公用工程和基础设施正对照先进园区的标准逐步完善。但是,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目前仍以煤、焦炭煤、焦油和甲醇等产业链初级产品为主,资源利用效率低、产业结构老化、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基地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关系不够紧密等问题突出。 3.重点发展方向 打造产业集群。以煤炭、焦炉气、焦炭、煤焦油等已有原料资源为基础,以焦炉气资源综合利用、甲醇制乙醇、苯加氢制芳烃等项目为龙头,新型煤化工与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并举,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特点鲜明的产业集群,争取在碳材料领域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完善产业链条。依托淮北矿业集团等重点企业,以淮矿集团焦炉气综合利用工程、12万吨/年特种炭黑等项目为重点,积极承接国内外优质化工产业转移,采用绿色、先进工艺技术,重点发展焦油深加工、苯深加工、焦炉气深加工等三大产业链条。总投资16.8亿元的50万吨甲醇、总投资8.6亿元的欧励隆特种炭黑、总投资8亿元的2万吨/年呔哔克系列产品、总投资7.2亿元的LAO和PAO暨氟新材料、总投资6亿元的20吨/年醋酸酯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6亿元的瑞柏新材料已投产。 调整产业结构。以加快煤炭、化工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构筑产业一体化、产品高端化、技术绿色化的碳基产业结构。 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推动发达地区先进化工项目落地,重点承接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做精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 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研究院和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两大创新工程,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 1.产业链分析 淮北的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原料—原料加工—深度加工及综合利用—销售推广及应用”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包括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两个产业发展方向,分别布局在市高新区和濉溪开发区,集聚了相邦复合材料、理士电源、美信铝业、力幕新材料等行业重点企业,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安徽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研发平台。 陶铝新材料:我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陶瓷合金制备及成形技术,世界领先,被列入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并以此开展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试点。获批省“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申报制定了陶铝新材料国家标准,目前已有2项标准被国家标准委立项。 陶铝新材料生产基地目前已构建了“源头企业—研发平台—产业链—产业基地”的产业发展机制,具备完善的研发、生产和服务能力,形成了采矿机械、设备制造业、能源供应及运输业、铸造、焊接、挤压、轧制、3D打印、机械加工生产线设备制造业、产品包装业、拆解回收产业等产业协作配套。重点发展航空装备、航天军工、汽车关键部件、发动机及关键部件等四大应用主导产业群。 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陶铝新材料的研制、生产及军工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应用研究及市场开发工作。安徽陶铝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陶铝材料规模化生产,已建成陶铝材料高性能活塞生产线。 目前,陶铝新材料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新材料被市场广泛接受并大规模使用尚需较长时间的推广。我市已经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加快陶铝新材料精深加工和推广应用步伐,尽快将这一产业做大做优做强。推广应用主要聚焦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汽车轻量化等高端领域。 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早在“八五”时期,铝产业已经成为濉溪县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濉溪县依托资源禀赋和政策引导,以园区为承载,大力推进铝基产业集聚发展,濉溪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6年被省政府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8年获批国家火炬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从最初的电解铝到简单铝制品加工,建筑型材到工业型材,再跻身到交通运输、能源动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性能铝材产业领域,铝产业实现了由加工、制造向创造的三级跨越。 基地集聚了以美信铝业、力幕科技、沪源铝业、华中天力铝业为龙头的高端铝板带箔板块;以富士特铝业、家园铝业、银丰铝业、君意达科技、蓝帜铝业为龙头的高端铝工业型材板块;以广博机电、金力泵业、福劲威轮毂、相驰车业、北工汽车为龙头的汽车摩托车配件板块;以亿智、裕康、雄创为龙头的再生铝板块。上下游关联企业达到70余家,铝加工材料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年产值200亿元。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再生铝到中间材料再到下游应用产品,组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已形成以再生铝、铝型材、铝箔精深加工为主导,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汽摩配等产业延伸集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食品药品包装等多个领域,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但也存在基地整体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中端技术人才欠缺等问题。 3.重点发展方向 实施铝基强基工程。依托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美信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铝基复合材料、铝基高端工业型材和双零铝箔等三大产业链关键环节,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升级陶铝新材料生产技术,通过冶炼技术升级改造,提升冶炼能力,提高材料品质,围绕资源循环利用推进绿色低碳制造。 延伸铝基产业链条。依托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陶铝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总投资50亿元的陶铝产业化项目,包括陶铝航空材料、汽车轻量化部件、高性能活塞、汽车底盘件生产线正在推进。推进铝电解电容器用电子铝箔、年产20000吨军用铝基特种复合材料、年产18万吨铝板带箔及亲水涂层、年产7.2万吨高端铝箔、安徽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铝基金属材料和铝基复合材料的重大应用领域,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引进互补企业、关联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推动陶铝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发动机、轨交、装备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布局3D打印等新兴领域。 补齐铝基核心环节。对铝基新材料产业链环节进行分解,编制招商重点企业路径图,形成高位推进招大商、上下齐心大招商格局,把陶铝新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发展摆在重中之重位置,统筹推进技术创新、政产学研合作和市场开发。借力借势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机遇,推动铝基产业延链补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向千亿产业目标奋进。 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提升集群发展水平,走全产业链式培育、特色集群化发展模式,发挥大型企业的吸纳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上下游企业聚集,扩大规模经济,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快发展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技术支撑,以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为路径,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为铝基产业集聚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区域功能区划,结合区域陶铝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以北部主城区和南部临涣次中心的“一主一次,南北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产业链 淮北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初步形成“原料—原料加工—深度加工及综合利用—销售推广及应用”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主要布局在烈山经济开发区、相山经济开发区和市高新区,集聚了金龙机电、京信电子、锂动芯等行业重点企业。 (1)电子信息产业 我市现有电子信息企业主要分布在烈山经济开发区和市高新区,主要行业包括新能源电池、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企业有理士电源、金龙机电、京信电子、锂动芯等企业。具有一定集聚度,但产业影响力不强,关联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带动,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研发投入相对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大多数制造企业从事代工和组装加工贸易,总体上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和显示面板生产等核心关键领域缺失。 (2)锂电池产业 近两年,我市借助营商环境、劳动力成本和招商引资政策等优势,吸引一批实施产业转移的锂电企业落户,成为珠三角等地锂电池产业的重要承接地之一,初步形成以市高新区为主体、以电芯制造和pack封装为主的锂电池(组)产业集群。 3.重点发展方向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好理士新能源材料及电池配套加工项目、淮北年产4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中电锂弛项目、相山区双创信息产业园项目、天和汽车部件、骏驰智能刹车、玛西尔电动车、观光车等特种电动车建设项目、千锂鸟科技项目、年产30万套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等一批新兴项目,引进龙头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带动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往高端方向迈进。理士新能源总投资12亿元的年产4GWH锂电池、总投资15亿元的新能源材料及电池配套项目正在建设。 延伸产业链条。加强政府投入,积极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大项目、好项目,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条,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淮北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爆发点,弥补传统行业下行带来的缺口。


(四)医药健康产业 1.医药健康产业链分析 淮北的医药健康产业已初步形成“原材料—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推广销售及应用”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主要布局在市高新区和相山、烈山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华润金蟾药业、英科医疗、科宝生物等行业重点企业,入库企业65家。总投资22.8亿元的英科医疗高端医用防护品生产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60条丁氰手套线、120条PVC生产线,年产值将超200亿元(按当前价格计算)。华润金蟾药业正在推动现代中药产业园建设,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百亿元。总投资5.3亿元的完美生物科技项目计划今年8月竣工。 3.重点发展方向 扩大产业规模。依托英科医疗高端医用防护品生产基地、年产280亿只(2800万箱)高端医用手套项目、完美生物科技、华智生物制药等项目不断壮大生物制药企业,推动建设大健康产业基地及其他新建项目,加快释放新增产能。 延伸产业链条。依托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化学药、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依托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康尔欣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安徽欧勒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食品、医药、化妆品添加剂或助剂产品,开发可降解材料。 星空体育 (五)高端装备制造业 1.产业链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逐步形成“研发—生产—物流运输—销售”的产业链。 2.发展现状 主要布局在杜集、濉溪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成套矿机装备、汽摩零部件加工制造,向电力机械、环保设备、数控化装备、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制造方向拓展。 淮北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5月,淮北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淮北高端装备暨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主要从事3C、物联网、数字化、智能家居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笔记本电脑整机及配件、汽车配件、数控机床及精密五金配件的生产研发。此外,焕备智能装备制造项目、菲恩装备智造产业园项目、压力容器项目等项目已正式开工。智能制造产业园与智能装备制造项目的正式开工,将有力带动淮北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壮大,推动本地及周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总投资5亿元的5G3C配件及高端精密模具加工项目部分建成投产。 3.重点发展方向 承接产业转移。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依托智能制造产业园与焕备智能装备制造项目、菲恩装备智造产业园项目、压力容器项目等项目,积极引进先进发达地区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入驻淮北。 引导产业创新集聚。整合高端装备制造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攻克智能制造关键基础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化高端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形成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和集聚能力。 推动产业技术改造。加大淮北原有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装备,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引进专业型人才。进一步完善现有引才政策,着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来淮北创新创业,重点引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和领域发展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一)VR/AR产业 1.产业链 “基础支持—开发—产品类应用场景—推广及应用”的产业链。 2.未来发展方向 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积极引进VR/AR基础支持的相关企业、开发技术和人才入驻淮北,支撑淮北VR/AR产业的起步。 扩大VR/AR技术应用领域。把握“虚拟现实+X(应用领域)”发展趋势,扩大VR在医疗、教育、培训、房地产、旅游、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3.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VR/AR产业重点产品实现规模化应用,培育或引进20家企业。 (二)5G产业 1.产业链 推动淮北5G产业形成“基站升级+网络建设—5G应用方向—5G终端产品及应用场景”的产业链。 2.未来发展方向 引进5G关键设备。设计组装5G的产业链上游基站天线、基站射频、基站芯片,交付基站成品。大力扶持5G产业元器件制造企业,尤其是射频芯片关键技术企业。 丰富5G应用场景。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为重点,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实施“淮企上云”计划,支持直接为制造企业服务的公共服务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等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实现5G在智慧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方向上的应用,重点突破医疗、教育、安防等领域应用,产生更多的X类创新型行业应用。 3.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淮北5G产业实现产业化应用。 星空体育 (三)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 1.产业链 推动淮北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形成“元件—智能机器人产品类型及应用领域—销售、推广及应用”的产业链。 2.未来发展方向 家用领域智能机器人深入普及。引导相关企业以音箱、台灯、宠物、IP形象为原型,通过早教、陪伴、智能管家的身份走进家庭;同时不断提升扫地、拖地、擦窗等清洁机器人性能,在家居领域深入普及。 商用领域智能机器人创新推广。引导相关企业在银行、酒店、商场、医院、学校等不同场所推广使用智能机器人,扮演客服、迎宾、导购、助理、助教等不同角色;积极引进大机器人领域的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企业,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持续提升,未来有望重塑物流运输、交通出行等传统行业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培育淮北产业发展竞争力。 3.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淮北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一定规模商用。 (四)氢能源产业 1.产业链 推动淮北氢能源产业形成“上游制氢—中游储氢—下游氢能应用”的产业链条。 2.未来发展方向 推进氢能产业集聚。以北京伯肯氢能源为龙头,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全力打造氢能产业园区投资高地,努力争创省级氢能产业特色小镇。 完善氢能产业链条。依托煤炭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动氢能全产业链项目建设,鼓励企业提升整车制造能力,重点发展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动力的新能源汽车。 推广氢能应用。加快开展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汽车等应用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加速氢能产业化、规模化和商业化进程,形成氢能示范生态圈。 加强产学研合作。集中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加大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制氢、运氢、储氢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加强基础技术、集成技术、关键零部件以及关键材料的研发,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整体研发成本。 3.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淮北能够实现氢燃料电池商用,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