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官网,登陆,app,下载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造洁净厨房 做健康美食

油烟净化一体机批发定制首选服务商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21-5623795

当前位置: 主页 »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星空体育: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发表时间:2024-04-16 13:50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内涵,特点,发展趋势 一、引言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各项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为提高竞争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形成的一个高新技术群,经过发展,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结构。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今生产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论文大全。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提供装备、工具和检测仪器的重要任务,成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尖端科技,如航空、航天、微电子、光电子、激光、分子生物学和核能等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如果没有先进制造技术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起源 “先进制造技术”一词源于美国。二战结束之前的制造技术,可以统称为传统的制造技术,美国制造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当时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研究开发力量,强调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忽视制造技术的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日、德经济的恢复,美国制造业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汽车业等行业的霸主地位,遇到了强有力的冲击,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大落后于日、德,美国经济滞胀,发展缓慢。而日本在过去几十年内不断主动地采用制造新技术,已使其成为制造业公认的世界领袖。 在此背景下,美国反思了制造技术同国民经济、技术与国力的至关重要的相互依赖关系,强调了制造技术的重要性,明确了社会经济目标的关键是技术的重要性,制定了国家关键技术计划,并对其技术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与此同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全面推动了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由于经济和增强国防的需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的刺激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新发展起来的科技成就相结合,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逐步形成并发展。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材料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从本质上可以说,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的有机融合。 与传统的制造技术比较起来,当代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其高效率、高质量和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为主要特征。它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等全过程,成为“市场—产品设计—制造—市场”的大系统。而传统制造工程一般单指加工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管理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各专业、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它是技术、组织与管理的有机集成,特别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及合理化。 先进制造技术又可看作是硬件、软件、人和支持网络(技术的与社会的)综合与统一。先进制造技术并不追求高度自动化或计算机化,而是通过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自主和自律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相互协调性。先进制造技术高度开放、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的系统,通过大力协作,充分、合理地利用全球资源,不断生产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先进制造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所希望的产品,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 四、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内容 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两个支柱,而现代管理技术要以先进制造哲理为基础。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和科学技术,不同的消费需求和科学技术又会产生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要求不同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先进制造哲理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必然产生的生产模式。先进制造哲理、现代管理技术与先进生产模式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先进制造技术生长的软环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总结GT、FMS、JIT、MRPII、CIMS等生产模式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制造概念和生产模式。例如,以组成多功能协同小组工作模式为特征的并行工程(CE),以简化组织和强调人的能动性为核心的精益生产(LP),以动态多变的组织结构和充分发挥技术、组织人员的高度柔性集成为主导的敏捷制造(AM)。 先进工程设计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大全。产品生产首先从工程设计开始。工程设计包括需求分析、产品规划、方案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工艺设计等内容。工程设计结果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制造成本与交货期。据统计,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了产品生产成本的70%-80%。 先进制造工艺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按照设计方案,将原材料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称为制造工艺过程。论文大全。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采用各种有效的制造工艺方法对产品质量、成本、生产周期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 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撑技术是指支持主体技术(设计和制造工艺)发展所需的技术、工具、手段和系统集成的基础技术,它包括信息技术、标准框架、机床和工具技术、传感与控制技术等。 五、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工艺设计从经验判断走向定量分析,其方法就是将数值模拟技术与物理模拟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确定工艺参数,优化工艺方案,预测加工质量,使生产过程从“理论-实验-生产”转变为“理论-计算机模拟-生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机器人技术的溶入,促使制造技术向着工艺高效化,控制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生产过程机器人化方向发展。 六、结束语 在市场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今天,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要求更为挑剔、更具多样性,产品的寿命周期更短。在要求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的背景下,先进制造应运而生是有其客观基础的。先进制造技术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繁荣、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世昌, 先进制造技术,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4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制造技术是发展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是创造财富和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先进手段的基础。分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并阐述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制造技术不断发展。从人类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从简单的手工制造到简易机床的出现,人们一直为搜寻更有效更迅捷的制造技术而努力。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一)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二)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四)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五)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 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一)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二)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三)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四)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三、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转贴于 (二)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三)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四)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五)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 、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四、结语 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我国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创新;发展 当今我国发展到现代的集成电路、纳米技术时代,生活产品越来越丰富。不仅价格合理、质量高档、使用方便,而且更新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些都是因为有了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的命脉、支柱,而机械制造技术则是命脉、支柱的关键。 1.概述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1.1机械制造技术管理方面的内容 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像美国、英国、日本等工业十分发达的国家都是重视计算机的管理,应用组织和管理制度,更新产品的生产模式,从而创出了生产准时、制造灵敏、产品同步生产等产品管理的新技术。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我国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较多。在我国,仅仅少数工商企业在某些部门实行了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大多数的工商企业还是以老道经验进行管理。 1.2机械制造技术的设计内容 西方发达国家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上领先我国,他们经常更新产品设计方法,大量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而我国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仍较落后。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1.3机械制造技术的制造工艺方面的概述 西方发达国家采用新型的产品加工方法,例如:纳米技术、激光技术、电磁技术、复合技术等等,大型企业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已经比较娴熟。然而,在我国这些技术仍未得到大的发展,甚至有些技术还未开发出来。 1.4概述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 西方发达国家在机械自动化技术上不断创新,已经开始使用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实现了产品的柔性化、集成化。而我国仍处于低级阶段,这些先进技术仅见于少数企业中。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2.关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 2.1面向工业应用方面的创新 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产品的制造过程、产品的调研、产品的开发、产品的制造、产品的维修等等,多个部分组成一个技术整体。应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为了增加工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可以增加机械制造行业的活力,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得到提高。 2.2面向二十一世纪 在二十一世纪初,制造业的最新发展阶段是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不仅保持了传统技术的优势,而且对部分技术进行了改进、创新,融入了现代高新技术到产品生产的各个领域。融入了现代高新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明确了新的技术范畴它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先进技术。 2.3面向系统工程 先进的制造技术包含着多方面的应用,包括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在传统制造技术以及其他的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先进的制造技术逐渐成为横跨物质、能量、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4面向全球竞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市场全球化得到了新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以其金融、科技、经济的优势向其他国家输出产品,输出资本,争夺各种产品的市场。随着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先进的制造技术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孕育而生。所以,先进的制造技术应能使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2.5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成本和质量为核心的三要素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3.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的发展趋势 3.1趋于网络化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网络通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在经营和生产活动上,工商企业进行了具有时代性的变革。跨国企业的发展,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使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原料、产品的加工、产品的销售都可以跨国进行。另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的双向合作,带动了企业向竞争合作的方向发展。 3.2趋于全球化 随着市场上机械制造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大型企业在这种竞争中都会碰壁,甚至倒闭,或被其他企业兼并,部分剩下的企业必须进行开拓创新,开发新的市场。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激发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这种激烈的竞争力也转化成了全球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而网络化是机械制造技术的技术基础,所以,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制造业的全球化。 3.3趋于虚拟化 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的缺陷和错误。 3.4趋于自动化 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3.5趋于绿色化 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4.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需要进行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创新面向二十一世纪,总之,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化、自动化的创新发展趋势将使机械制造技术向新的方向前进。我国在机械制造技术上必须努力开拓创新,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脚步,缩小与他们的差距,使机械制造技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型产业技术。 【参考文献】 [1]裴宏杰.绝色机械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0.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术特点 发展方向 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况 机械制造技术是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一)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性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二)现代制造技术的全面性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竞争和促进国家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现代制造技术的系统性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四)现代制造技术的全球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一)管理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二)设计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比例较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还十分薄弱,数控机床由于编程复杂,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整体上的差距。 (三)制造工艺方面 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四)自动化技术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使用。 四、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趋势 (一)全球化 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二)虚拟化 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三)自动化 自动化的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四)绿色化 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王富文.谈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6).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先进制造业,技术演进,产业结构 一、引言 先进制造(Advanced Manufacturing)[1]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而先进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首先由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业被视为“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2]。先进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先进制造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先进制造技术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及使用维修等全过程,成为“市场—产品设计—制造—市场”的大系统。而传统制造工程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第二,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管理技术等的最新成果,各专业、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其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第三,目的在于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所希望的产品,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并取得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 目前关于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的学术论文还比较少。国内仅有的少数学术论文(王立军等,2003,2005;孙忠焕,2002)[3][4][5]主要是围绕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题,这与当时的政策背景有关。200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且在2 003年9月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此后技术演进,山东、湖南、广东等地也相继提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在2004年之后有少数关于这些省份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论文。2009年4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强调了上海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目前关于上海先进制造业主题的学术论文还几乎没有,因此本文分析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机理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技术演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演化之中,其演化历程是从低级向高级一步一步演化而成的。王发明(2008)[6]认为技术演进过程经历着三种方式:渐变、突变、渐变和突变的统一。而且,技术演进在各个不同阶段内是一种渐进的演进过程而各个不同阶段间是一种突变、跳跃式的演进。黄顺基等(1991)[7]将技术演进过程分为经验型技术、实体型技术和知识型技术分别占主导地位的三个阶段。在多数技术领域,经过一段时间产生主导技术中国学术期刊网。历史上,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进一步促进了与制造业有关的冶金工业和采矿工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带动并产生一大批新型工业,信息技术和数字化革命的深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使社会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未来先进的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在高温、高压、高湿、强磁场、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的技术;极大、极小、极厚、极薄或者无规则形体上极端要求的技术,如作为“微机电系统”的分子存储器和芯片加工设备、克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微型飞机、“纳米”卫星以及医用微型机器人等等;以及精度超常规的极端化精密化技术。技术演进对制造业的创新、组织结构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近些年来,技术演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伴随而来,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Raymond Vernon(1966) [8]指出,拥有知识资产优势而具有新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总是力图维持企业的技术优势地位,以便享有新产品创新利益。但是,产品是具有其生命发展周期的,新技术不可能被长期被垄断。因而,必须在产品不同寿命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以确保对创新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Vernon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并相继分析了不同阶段产品供给和需求特点、资源和市场的要求,以及相应的贸易和对外投资流动模式。本文认为,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下降期,如图1所示。导入期,市场处于开发过程中,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还没有出现,产品的差别化还没有建立,这个阶段产品质量是中心。成长期,消费者开始选择良好的产品,同时竞争对手开始增多,竞争变得激烈,这个阶段产品相关的服务是中心;成熟期,产品的差别化特征明显缩小,价格竞争加速,这个阶段产品的价格是中心;下降期就是许多行业内企业纷纷退出的时期。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不但要求产品的样式选择多样化技术演进,同时其需求的变化速度之快更是令人吃惊。为了适应现实需要,不但流通末端需要尽量减少库存产品,生产现场也要实现多品种的少量生产。加上现代消费者群体特别喜新厌旧,这种特性会使产品生命的周期愈来愈短。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发展先进制造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相互协调性,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用户所希望的产品。 竞争对手数量 时间 图1 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技术演进是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是技术升级,技术进步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物质基础。方辉振(2006)[9]认为,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上升变为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定上升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机制包括科技进步的带动机制、创新发展的原动机制等。陈建军等(2009)[10]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沿产业链的升级,现代产业链是微笑曲线,最中间是制造业,左边是研发,右边是销售。这种沿产业链的升级要从制造向研发、销售方向升级,如加大研发力度,进行品牌策划,构建销售网络,强化售后服务等。实际上,这是从制造业走向现代服务业。还有一种是跨产业链的升级,如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改革开放之前,上海是一个以轻纺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产业结构从轻纺工业为主向重化工业转变。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产业发展方针是“三、二、一”,具体表述为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积极调整第二产业,稳定提高第一产业。同时,积极调整产业布局结构,在中心城区实行“退二进三”,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在郊区建设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新世纪以来,上海着眼于提升产业能级,培育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换一种说法,目前上海着眼于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的产业体系。叶英等(2007)[11]认为,上海要发展的经济是服务型经济、可持续的经济和开放型的经济,这就要求上海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然而,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上海应该发展那些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带动制造环节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环节延伸技术演进,尤其是通过总部经济的发展,包括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销售中心及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集聚人才,提升管理,延伸服务,技术增值。因此,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是可以融合发展的,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可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约束和城市定位 经济全球化是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动因。随着全球化步伐的明显加快,从“全球采购”到“全球制造”的全球资源配置也日益普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都纷纷采用“全球采购”、制造业务外包、OEM或EMS等形式,把非核心部件的下游制造业务,甚至是整机制造业务转移到全球生产成本最低地区,而本土公司只保留研发和越来越少的核心制造业务。这样,留在本土的制造企业集中资源,专注于产业链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极大地加快了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中国学术期刊网。 面对资源资源挑战,可持续发展作为标志人类文明史进人一个新阶段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被提到全球战略的高度,成为了一种世界潮流。在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的条件下,制造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大规模“滥用资源——制造产品——排放污染”的粗放生产,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重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这就需要发展先进制造业。上海产业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瓶颈,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方面,虽然上海的基础设施总体上看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算比较好,但是在道路交通、网络通讯和邮电服务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产业配套方面,上海在某些产业缺乏关键零配件、大型锻件等关键材料等不配套;土地利用方面,上海用地指标有限,用地成本高昂,用地结构不合理。 上海的城市定位与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约束和地理位置有关。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线,有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渊源。从区位因素来看,一方面,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部,处于太平洋经济辐射的中心,是连接东西亚、东南亚和中国大陆经济的枢纽,上海港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海港就是一个事实。另一方面,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整个长江流域,面积为80万平方米,人口近4亿,都可以算作是上海的腹地。而且,上海属全国性的城市技术演进,其辐射面可以到达全国,因此,从更广义来说,全中国都是上海市场的可及范围。 因此,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而且将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为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上海在较长时期中必须具有制造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产业对经济的有力支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着力提升汽车、装备、船舶、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和战略产业;优化发展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等基础制造业,不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逐步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且,上海需要在保持大规模制造加工能力的同时,加强新产品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具备不断创造品牌价值的能力和相应的网络、展示、设计、广告等商务中介服务的能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研究、设计和开发基地之一。特别地,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召开,有利于上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约束以及上海的城市定位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可以充分利用全球化进行配置资源,更好地克服环境约束,真正实现其城市定位。 四、结束语 通过对上海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机理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技术演进、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此外,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约束和城市定位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此外,本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有独到的见解。关于先进制造业的研究视角还有很多,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措施等。 参考文献: [1]JAY LEE.Overview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itiatives in the U.S. and Future Challenges in Manufacturing Globalization.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C],USA,1994. [2]龚唯平,当代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因及新趋势[J],经济前沿,2007(11):38-41 [3]王立军、凌云,加快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 (02):33-37 [4]王立军、周姬梅,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集群选择与对策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5 (01):19-25 [5]孙忠焕,打造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J],今日浙江,2002(14):9-10 [6]王发明,基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技术演进研究,科技与经济,2008(6):51-54 [7]黄顺基、黄天授、刘大春,科学技术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265-324 [8]R.VERN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Life Cycle[J]. QuarterlyJournal of Economics.1966(5):190-207 [9]方辉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学报,2006(2):11-15 [10]陈建军、陈菁菁、黄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空间载体[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11]叶英、范炳全、曹静,上海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系统分析[J],上海企业,2007(4):46-48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1.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2.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4.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三、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制造业的发经历了单件手式制作、批量生产、刚性自动化生产、柔性自动生产及集成化制造等阶段,目前向着虚拟制造和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过程如表1。 四、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 1.国外情况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实现了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产品设计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产品工程(CAE)和计算机仿真等手段,企业管理采用了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加工技术方面也已实现了底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对于改善企业的TQCS(T——尽量缩短产品的交货时间或提早新产品上市时间、Q——提高产品质量、C——降低产品成本、S——提高服务水平)已无明显的作用。因此,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 2.国内情况 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2)设计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3)制造工艺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4)自动化技术方面 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五、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 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2)网络化 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3)虚拟化 虚拟化是指设计过程中的拟实技术和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虚拟化可以大大加快产品的开发速度和减少开发的风险。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虚拟化软件有可能形成21世纪大的软件产业。 (4)自动化 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5)绿色化 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已经颁布实施的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为制造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就是快速实现制造的绿色化。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达到最高。如何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的产生环境污染,是摆在制造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绿色制造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的体现,也是未来制造业自动化系统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六、结束语 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我国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02(3). [2]李伟光.现代制造技术[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7篇 【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we have fully realized the virtual economy and real economy is indivisible,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manufacturing, we must ,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manufacturing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the main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current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i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P键词】制造业;科技投入;生产效率 【Keywords】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ion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S77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37-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是振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下,主要原因是大量低廉的劳动力及其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所带来的优势,因此,我国制造业仍然依赖于国际市场,整个制造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科技投入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主要从科技投入的四个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 2 培养相关的科研人员 科技投入对于制造业效率来讲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相关的科研人员,加强科研人员对制造业自主研发的训练,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1]。现阶段,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是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径,我们可以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合理地引进相对成熟的技术,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科技投入量较少,制造业效率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2]。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地区差异,使得科技投入较为均匀,促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科技投入促进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首先,我们通过科技投入,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主要是指自主研发投入。我国在培养相关科技人员的基础上,引导科研人员进行自主研发,从而加强制造业的创新。 3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达到科技投入的目的。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来达到投入要素的利用率目的。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可以通过培养先进科研人员,加强其自身自主研发能力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但是,自主研发时间较长不利于我们跟随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虽然现阶段笔者在电子信息或高端汽车等各个方面制造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与世界领先技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我们在短时间内进入国外科学技术,有利于我们实现技术飞跃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通过科学技术投入来实现制造业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科学技术投入的目的。只有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我国把握好制造业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资源污染的问题,只有我们在造业的发展得到有效提高,实现自主研发的最终目标,这对制造业的效率快速提高非常重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 4 科技投入 通过科研人员的培养或引进来达到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目前,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大,人才是整个产业竞争的关键内容,我们必须通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来达到竞争地位的提升目的,因此,技术效率提高必须通过相关科研人员的贡献才能实现。我国高端科技人才比较有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进科研人员或者培养科研人员的途径来达到科技投入的目的,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主研发的科研人员界定为高端人才,只有不断通过科研人员的引进和投入的过程中才能使得制造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品更新换代是科技人员共同劳动的结果。我国在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我国的科研人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数量要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科研人员或引进国外科研人员来加强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不断地优化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解决科研人员竞争力的问题,实现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3]。 5 国外直接投资 可以通过国外直接投资来达到科技投入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合作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流趋势,因此,要实现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目标,必须要重视国外直接投资方式,只有我们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才能够提高整个开放程度。我们必须加强制造业投资所带来的良好效应,促进健康积极的生长,这对于企业投资来讲非常重要,有利于带动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也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得我国制造业能够跟随国际的主流趋势,在国际市场中所占地位逐步提高,实现科学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制造业新技术应用形式的研发。 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加强制造业自主研发力度的推动,通过国家颁布相关宏观科技政策,加强自主研发对于制造业效率的促进作用,从而加强我国制造业发展,占据国际竞争力的制高点[4]。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必须要重视科技对于制造业生产效率扶持的力度,推动自主研发政策的落实,鼓励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地投入到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只有更好地配置相关资源,才能够提高我国科研效果,加强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最终目的,降低整个社会福利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们必须要重视技术引进策略,在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的过程中,强化科技领域对于生产技术和专利成果的应用,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我国实现生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减少经济资源的投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短时间内提高劳动制造业的生产率。因此,我们必须要注重企业学习外国经验,追赶国际领先企业,使得我国制造业逐步走向国际化,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只有推动科技人才的有效流动,鼓励科技成果进行创新,实现我国制造业不断转型以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6 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科技投入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从而加强制造业生产效率与经济增长质量相互结合,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实现振兴我国制造业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科技人员的培养,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的优化,才能够提高制造业发展的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之间的差距,借鉴国外先进领先技术的前提下,对我国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制造业对于生活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陶,苏朝晖.科技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48-54. 【2】陈伟达,张宇.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67-71+127.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柔性;信息;自动化;对策 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在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很大比重。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 ,对这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世界机械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中,我们一方面必须依靠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来改进制造水平;另一方面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也必须依靠制造技术来取得新的拓展。因此现代制造技术已经颇具规模,它的系统包括了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它也是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管理学等为一体的产业集合体。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他的发展趋势。(1)自动化方面。自动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有效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可以去代替人完成一些具有危险性和损伤性的操作。这种跨时代的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也在自我完善和更新,早期的“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概念已经被取代,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将会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同时自动化技术已经开始慢慢的普及,逐步走进中小型企业,以经济实用的优势不断满足发展的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2)精密度方面。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当今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精密工程、超精密工程、微细工程和纳米技术被称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在民用工业中有广泛应用。(3)柔性化方面。柔性化是指机械制造业对各种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或是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多型化、高参数和高可靠性的产品应接不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柔性化的思想应运而生。此能力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认真调查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产品的技术更新来达到人们的需求。针对柔性化的发展趋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提出的“灵捷制造”,它的主线就是高度柔性化生产。(4)最佳化方面。现代社会各方面都强点最优配置,制造业也不可避免,这里的最优配置不仅是指加工参数方面,而且是指影响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组织管理等等,从而增强产品的其竞争力。具体表现为制造系统在不断适应市场环境过程中,不断的反馈有用信息,持续对系统结构进行适应性改良,对系统内部各模块进行重组,以达到模块的最佳组合,发挥制造系统最佳效益。(5)集成化方面。随着市场的全球化接轨,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整个市场处于一个持续变化而不可预测的状态。激烈的竞争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机遇。为了抓住这一机遇,科学家开始重新考虑应用集成化的开发思路。他们用系统工程理论的方法将各种技术、物料、信息等实现集成。换句话来说,现代化的集成不仅仅是技术功能的集成更是技术经营和人力资源的集成。 二、我国机械制造新技术改革的浅见对策 我国的制造产业最先是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但和先进国家的制造技术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研究开发能力薄弱、制造业产品落后、信息含量低、更新换代慢等方面。以至于产品总体上缺乏国际竞争能力。(1)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和推广先进的制造技术、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人才是先决条件。科技人员不仅要精通制造技术而且要了解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和经济法。这要从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开始慢慢的推行与改进,尽力去培养一支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科学的前沿技术人才,加速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实施,为市场需求服务。(2)加强政策与法规建设。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机制,以法律的道德的手段预防市场上的不法分子。国家必须制订科学的制造产业规划和制造技术进步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法规政策规范市场竞争。避免浪费资源的事情发生,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市场盲目竞争造成的损失。(3)建立并发展我国自主的NC、MC、CAD、CAM、FMS、CAT、CIM、IMS等制造技术。结合我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引进先进制造技术。对于引进的科学制造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改良,目的在于开发创新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模式的新技术。(4)提高制造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信息管理、物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市场信息管理,企业在加强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必须看准市场与国际接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9篇 一、现代机械工业制造技术 1、面向未来的机械制造。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未来的机械制造技术。 2、注重实际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4、技术面向全球竞争。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与产品质量相统一。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 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 1、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敏捷制造、精益生产、并行工程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2、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这类的技术比例较低。 3、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 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2、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3、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4、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0篇 本科教育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原动力和生命力。教育部早在2001年4 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自此以后,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成为了引人瞩目的教学改革的热点[1-3]。 先进制造技术最早源于美国,各种具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也都是是由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因此,要教好、学好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及时跟踪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动态,有必要在“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方法。 本文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特点,对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一、“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特点 几年来,众多高校都将“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列为机械类及机电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或者必学课。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将本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选修课,供全院机械专业16个班选修,每年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均在110人以上,在大三第二学期开设。作为一门全面讲授先进制造技术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相比较,其特点如下: (一)课程的内容多,覆盖面广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繁杂,覆盖面广,包括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快速成型技术、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超精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生物加工技术和绿色制造等各种先进的技术,还包括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管理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 (二)课程内容上既继承又发展,具有动态性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中有很多的先进技术是既继承又发展的,如在闭环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经营、销售、财务、成本管理纳入,则发展为制造资源计划,而制造资源计划经过扩充和进一步完善则发展成为企业资源计划。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吸收各种最新技术成果,并不断发展和创新。故本课程的内容也具有动态性,需要不断地更新。 (三)教材内容的滞后性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迅速,而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已经成熟或即将成熟的知识,与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及时检索、查阅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制造技术的最新知识。 (四)教材内容的概述性 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少(我校为32课时),对于每一种先进制造技术,本课程都不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而只介绍其基本原理、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其中的某些内容与专业课的相关内容重叠,如本课程中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与我校的专业选修课“计算机集成制造”重叠。 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特点适合采用双语教学 由于各种先进制造技术都是起源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中专业术语多,且专业词汇既偏又新,大都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需要在黑板或课件上给出各专业术语对应的英文,而采用双语教学,则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专业术语。 基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多和概述性等特点,学生不需要接受非常深奥的理论知识,所以相对其他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来说,更适合采用双语教学。 基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动态性和滞后性的特点,需要及时更新和增加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方面的内容,采用双语教学能够直接采用最新的文献资料,使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所以,与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相比较,“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更适合于采用双语教学。 (二)当代大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应本课程的双语教学 我校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针对所有机械类专业在第六学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大部分同学在选修该课程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有较好的英语读、写、听的能力,并且有部分同学已经进行过双语课的学习,对双语教学不再陌生。这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选修本课程后,其英语水平是完全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中逐步使英语成为教与学的载体,使学生不仅能掌握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逐步听懂英语授课,掌握专用术语的英文表述,能用英语就该课程的问题进行口头交流与书面交流。 (三)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水平 在选修“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时,学生已经经过了持续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在英语的学习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是学习的都是基础英语。基础英语的教学在于培养学生英语交流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大都是在应付永无休止的考试,而临到毕业面对社会紧缺的懂专业技术又能熟练使用英语的岗位时,却发现自己连面试的勇气都没有。另外,基础英语教学不可能偏向某个专业,不能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需求。因此,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后英语学习时代,英语应该成为一种应用工具,掌握这个工具并体现其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应用。 因此,通过“先进制造技术”双语教学,在教学中保证英语的使用比例,真正进行“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原版教材、制作双语教学课件,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介绍科技英文特点(清晰、准确、精练、严密等)和特有的表达方式、英汉互译的技巧,尽量运用整段英语讲述和解释,促进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获取专业知识的习惯,强化英语听读能力。这样的双语教学,将激发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科技英语水平。 (四)课程有合适的双语教材可供选用 根据Longman 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因此,双语教学既可以采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也可以采用自编或者国内学者编写的英文教材。 目前,与“先进制造技术”相关的原版教材主要有“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和“Manufacturing Technology:Foundry,Forming and Welding”这两本,这些原版英文教材语言背景地道、学科优势明显、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内容浅显易懂。但也存在教与学方面的问题,如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国内高校存在差异、知识点多而分散、重点不突出,如果直接选用这些原版教材,无法满足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故只适合推荐为课外参考书。 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有《先进制造技术》(英文版)教材。该书由西安交通大学唐一平教授主编,该书的第一版被编者称为:“国内首本制造技术英文版教材”,现在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二版。该新版教材满足我校“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大纲要求,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出版的书刊中选取的,内容新颖,体现了本学科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而且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该教材内容取舍得当,英文较为地道,词汇和语法浅显易懂,每一章后面有难点、重点语句及词汇的注释,书末还有全部词汇表和相应参考书列表。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采用该教材。 使用英文教材授课的教学准备工作量很大,是一般教学准备工作量的三至四倍。我校于2006年出台的《中南大学双语教学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了对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1)同等条件下,在岗位津贴、校内教改立项、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等方面进行倾斜。(2)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在一般标准基础上,再乘以1.5至2.5的系数。其他高校对双语教学也有相应的激励政策。 三、结束语 “先进制造技术”具有课程内容多、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和动态性等特点,授课教师应及时跟踪国内外制造技术的最新成果,双语教学非常适合该课程教学的特点。本课程有合适的双语教材,各高校对双语教学有政策支持,通过本课程的双语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技英语水平,了解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动态,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徐盛林.使用英文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4(1):54-56. [2]廖敏.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5-57. [3]苏纯,周敏.“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多媒体辅助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2):79-81. [4]宾鸿赞,王孝润.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朱晓春.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J.C.Richards.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Wright Paul Kenneth.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 发展现状 特点 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品种要多样、更新要快捷、质量要高档、使用要方便、价格要合理、外形要美观、自动化程度要高、售后服务要好,要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 1.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1.1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局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1.2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CAM),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CAD/CAM技术的比例较低。 1.3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地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部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3.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1.3.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1.3.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1.3.4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知识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使用。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2.1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2.2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目的是要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是驾驭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2.4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全球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金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5是市场竞争三要素的统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品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一个新产品上市,很快就会有相同功能的产品跟着上市。因此,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这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统一。 3.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全球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例如在机械制造业中,国内外已有不少企业,甚至是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这种无情的竞争中纷纷落败,有的倒闭,有的被兼并。不少暂时还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份额的企业,不得不扩展新的市场。另一方面,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进一步激化了国际间市场的竞争。这两个原因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球化制造业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制造的第一个技术基础是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使制造的全球化得以实现。 3.2网络化。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产品设计、物料选择、零件制造、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都可以异地或跨越国界进行。此外,网络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技术信息的交流、加强产品开发的合作和经营管理的学习,推动了企业向着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向发展。 3.3虚拟化。制造过程中的虚拟技术是指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模拟和检验。检验产品的可加工性、加工方法和工艺的合理性,以优化产品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周期和最低成本为目标,进行生产过程计划、组织管理、车间调度、供应链及物流设计的建模和仿真。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通过仿真软件来模拟真实系统,以保证产品设计和产品工艺的合理性,保证产品制造的成功和生产周期,发现设计、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和错误。 3.4自动化。自动化是一个动态概念,目前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3.5绿色化。绿色制造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4.结语 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在我国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2篇 (一)以引进为起点构建创新的经济学意义。 1.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融合过程。通常创新经济学家都将技术创新过程视为,始于对技术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工程。例如,经过对创新理论的深入研究,索罗(S.C.Solow)在《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创新:对熊彼特理论的评论》中,就把技术创新分为新思想的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两步过程。而作为第一步过程的新思想来源,既可以来自产业内部的技术创意,也可以来自外部的学习与引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乃至新的生产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由下述原因决定的,即各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及其一国经济在不同发展层面和运行时点上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庞大的生产体系和不同门类的众多工艺技术,是不可能由一个国家的工业部门完全占优的。尤其是经济后起国家,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恰当的技术引进是一种必要的选择。与欧美国家技术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距以及生存竞争的严峻环境,使日本历史性地选择了把引进作为创新的起点,以降低追赶成本和加快自身的发展脚步。尽管经济发展的后进性及其与他国的技术经济差距,使日本在工业化起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时期的经济活动处于低水平,但是日本却成功地利用了这一点,孜孜以求地学习一切能够学习的先进科技知识,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引进机会,在广泛汲取民族发展营养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成长。例如工业化早期,它尽可能聘用各种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在日外籍人员,利用一切能够得到的科技书籍从事发明与创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赶超期间,为规避风险,节省费用和节约时间,又积极推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吸收型科技发展战略。将发展之初的劣势成功地转化为后发优势。可见,利用科技发展的国际传递特点,尽可能以全人类创造的科技知识武装自己,实行开放式发展,乃是一个经济体迅速崛起的关键。 2.合理整合资源,实现技术创新上的帕累托最优。由于技术引进过程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资源转移过程,广义上说,它是包括了对有用技术的筛选,对使用这些技术从事创新能力的准备等一系列环节的资源整合过程。对于具体的各制造业部门来说,既包括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也包括使用这些资源的方式。因此,即使是技术禀赋再充裕的部门,也有从外部获取技术投入提高自身技术使用能力的必要。基于技术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及其创新所要求的经济技术条件实施技术引进,是许多国家的制造业部门在权衡成本——收益后所做的一种必然选择。日本制造业的技术引进始终是与自身技术能力运用并行而动的。原有的技术基础和对新技术的驾驭能力,使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采取了多样化的技术引进运行模式。在自身的消化与吸收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根据各制造业部门的实际需要,多通道实行引进。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它对工业技术的引进,既包括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建立起来的钢铁、造船、电机等产业技术,也包括欧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发展的汽车、家电行业的技术;有当时欧美应用成功的电子工业、高分子合成材料、原子能工业的最新技术;更有虽已完成实验但尚未在生产中应用,或还未实现商业化的技术;以至引进正在实验中的技术。正是技术引进上的这种广揽博收、博采众长,才使日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奠定完整的新技术基础成为可能。在1950~1975年25年里,它通过引进吸收了全球半个世纪开发的先进技术,而支付的外汇总额不到60亿美元。据日本自己测算,这种做法使其节约了2/3的时间和9/10的研究开发费用。结果使它在60年代与西方国家的科技差距缩短到lO-15年,70年代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欧美发达国家,到80年代其工业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已处领先地位。 3.选择和确立创新的国际起点。更具意义的是,这种广泛有效的技术引进及早日实现赶超欧美的目标,使日本能够在深刻了解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把本身的自主创新活动建立在高水平的国际起点上。由于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对那些具有较大产业化潜力的先进科技成果,客观地进行筛选甄别,它要求产业部门与企业要对所选成果及其发展潜力有充分的了解,并对成果实现商品化的生产前景有基本的价值判断,乃至需要对技术选择的机会成本认真加以核算。所以它在客观上也是技术引进要进行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筛选的复杂过程,同时也是产业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充分认识和比较研究过程。例如,日本在引进中不仅了解到相关产业部门的世界最新技术动向,而且也通过比较了解了世界先进技术国家同类技术的不同特点,以及该技术研制中对所遇问题的解决过程。这对日本准确地选择自身所需的新技术,确定本国技术创新的切人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因此成为后起国家日本,不仅能在钢铁、造船、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领域获得强大的国家竞争力,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在半导体、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端领域取得突破性业绩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技术引进,使得日本的制造业企业开阔了国际视野,锻炼了对现实中的先进技术乃至潜在技术产业化前景的准确判断。从而能在本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中,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研发和少走弯路,而直接向世界水平的关键技术发起冲锋。因此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激烈的高端国际竞争中摘取桂冠。 (二)自主创新与制造业自立发展的内在联系。 1.把握完整的工业技术基础上的发展主导权。由于创新是较引进更深一层次的发展手段,日本诸多的成功企业均视创新为企业乃至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环节,最重要的生产经营活动。他们普遍认为,鉴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日本的工业技术多是模仿欧美发展起来的,如果仅停留在模仿上,即使模仿的再好也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如果完全照搬欧美的做法,那么倒闭的只能是日本企业。于是各企业与引进的技术结合,谋求通过不断的产品、工艺及其组织创新,实现制造业的强盛和自主发展。“勇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的挑战者索尼,就是在这一认识下出现的创新型企业。正是将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做法,使这个建立之初仅有500美元资本、20名职工的小企业,通过接连不断的创新活动,迅速成长为世界电子企业的巨人。这种独立性还集中体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所采用的各种新技术获取方式上,即合资合作以股权换技术;购买专利技术许可;独自进行现有的技术改造和独立从事新产品的市场开发中。“即使是那些选择与外国公司合作的企业,也不仅仅是现成的外国观念的被动接受者。例如,当时以51%的股份出售给通用电气公司的东京电气公司,就拒绝了通用方坚持研究应由美方进行,日方仅负责后期开发和集中生产的主张,日本企业认为,技术创新是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必须独立建立自己的实验室。选择购买专利的企业,更是随自身创造能力的提高而减少对专利技术的依赖,依靠不断增强的独立性,从世界工业的最新发展中捕捉信息,从而开发出自己的生产技术。这种情况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日本化工企业中较为普遍。它表明日本的企业从开始就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机械制造技术系统 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工业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制造模式及制造技术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世界性的激烈竞争使得市场变化太快,以至企业的自我调整变化的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这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多品种、变批量的制造模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制造模式。新的制造模式和竞争策略要求企业追求更完善的T、Q、C、S、E,即上市时间(Time to Market)短、质量(Quality)高、成本(Cost)低、售后服务(Service)完善,及对环境(Entironment)无污染的绿色制造。这给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需要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之相适应。机械工业是一个范围广,品种多,技术性强的国民经济工业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机械工业生产的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并影响其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生产水平依然比较落后,在质量、品种、成本、效率、效益、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都有很大差距,缺乏国际竞争力。 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全球新型高速公路网络和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制造业将得以借助全球互联网络、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全球或异地制造资源(知识、人才、资金、软件、设备)的共享和互补。制造业、制造产品和制造技术走向国际化,制造自动化系统也进一步想网络化、全球化方向发展。基于因特网的全球制造将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敏捷制造企业和虚拟公司将应运而生,真正的虚拟制造系统和敏捷制造系统也将在21世纪面世。为发展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振兴传统机械工业,在新的技术革命面前,我们应把握时机,超越某些阶段,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使这种愿望成为现实,必须采取相应对策。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在企业的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美国现在正推行以微电子带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重点就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工艺"的概念及工艺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由狭义到广义,由局部到整体,由断续零散到成套系统,使现代的"工艺"概念逐步演变成以整个制造过程为服务对象,以提高质量、效率、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当前,制造技术已经进入了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时代,它是通过一个计算机分级结构网络来监测、控制和管理制造过程各个阶段的工作,其中包括生产管理与控制、工程分析与设计、财务与销售等方面。在制造系统中,存在着以生产对象为中心,由原材料―毛坯―零件―成品构成的物质流,以生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管理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流以及为了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进行而必须的能量流。物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的集成,特别是引入工业工程(IE)、系统管理(SMI)和系统生产技术(SMT)的原理和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能量流与信息流经过一定的系统化及某种形式和程度的结合,集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技术体制 。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先进制造技术体系,即机械制造技术系统,它具有"自动化、柔性化、高效化"综合效果特征。机械制造技术系统的框图如图所示。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信息流的引入是形成先进制造系统最关键的要素。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对一个国家的技术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看家本领,是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提高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基础。现阶段,普及先进制造技术,为振兴我国的机械行业,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合作,共同开发 先进制造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它的发展涉及到规划与管理、资金保证、研究开发、生产与应用等各个方面。因此,必须把政策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事业中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走集团化、规模化的途径。我们一方面要跟踪国际上高新技术,同时必须花大力气抓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工作。目前更应抓好数控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只有先普及后提高,才能使我国制造技术的发展具有稳固的基础。 2.积极开展技术改造 制造技术的发展是通过技术改造的过程实现的,其中也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更新。进行技术改造必须从经营战略和生产系统整体出发,不能单纯把技术改造局限于更新设备上,还要考虑到原始投资和日后生产管理的经济性。因此,进行技术改造时应进行经济分析与论证,以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技术改造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正确之路。 3.加强宣传,提高人员素质 要使先进制造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起作用,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上上下下,从领导到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决策人员对其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从而消除实施这项技术时来自各方的阻力。其次是要培养扎实过硬的技术队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的机械制造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加工,因此,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人员知识要更新,技能要拓宽,其主要方向包括信息科学、材料科学、控制论、生物科学、管理科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以上高新技术,才能适应新世纪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需要。 4.结合国情,逐步发展 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一定要适合我国国情,不能把发达国家最先进的技术直接拿来,不问经济效益,就跟着发展,跟着应用,甚至号召“推广”。我国的情况是劳动力过剩,工资较低,人员素质低,企业管理落后,此外我们的企业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型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和个体企业、合资和外资企业等多种形式,条件不同,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因此需要的机械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当前我国各企业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益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如独立制造岛做法等。独立制造岛是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所提倡的,它以成组技术为基础,NC机床为核心,NC机床与普通机床并存,强调信息流的自动化,以“软”取胜和以“人”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其特征是组织、人员和技术三者有机集成,面向车间,权、利下放,综合治理,并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因此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精良生产方式。企业应结合各自的情况,选用各种先进的制造生产模式。近年来,国外提出的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等方式应积极探讨和尝试。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危机。为了拓展人类生活空间,为了全面开展和利用自然资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21世纪对工程机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振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提高我国机械行业的竞争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靠技术发展,这是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是根本出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用他们的先进技术来发展自己。但是,引进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我们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大涌屈贤明张松滨编: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王秀伦编著:现代工艺管理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王隆太主编:现代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4]赵汝嘉主编:先进制造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路甬祥:团结奋斗 开拓创新 建设制造强国.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主旨报告,2002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4篇 提及中国机械制造技术最新特点和优势,博扬机械制造副总经理谈亮鸿表示,在现代意义上,机械制造技术充分强调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融合,要求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全过程当中,实现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融合,从而确保整个系统性的工程能够实现能量流、信息流、以及物质流的相互契合。 全球数量第一,方便面生产技术冲击世界水平 而在华南乃至亚洲机械制造行业,提起博扬机械制造,很多业内人士均竖起大拇指称赞其技术一流、产品质量一流等。博扬机械制造是一家专业生产食品机械设备的厂家,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了一大批长期稳定的国际客户资源;通过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研发出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食品机械设备。 博扬机械制造生产总监吴守进表示,博扬机械制造拥有先进的日本进口AMADA设备数控激光机、数控折弯机、数控冲床,以及国内知名品牌的各种加工设备等,大大提高了生产加工能力。我们博扬机械制造早在几年前就拥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引进流程管理、实施ERP系统,同时也引进了新的管理思想和改进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模式。 麦伟财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布局的迅速实施,产能外迁逐渐成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新常态”;另一方面,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的改革进程今年以来明显提速,业内看好效率提升带来的行业整合对产能^剩的化解作用。 众所周知,快餐食品早已适合现代生活节奏的需要,深受人们的喜爱,方便面已成为方便食品的主流产品;而方便面生产线是由盐水混合器、盐水计量装置、双轴双速和面机、圆盘熟化机、复合压延机、多层蒸面机、方块面切割分排机、油炸机、风冷机、输送机等组成。 麦伟财表示,方便面设备最早是由日本人发明生产的,目前的生产商主要集中在亚洲的日本、中国等几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二十多年中方便面设备发展的最好的还是我们中国大陆,同时,在全球方便面设备市场上,我们中国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全球数量第一,占有绝对的核心优势地位。而博扬机械制造早就拥有了完整的方便面生产线。且核心技术和产品质量目前均是世界一流的。 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中国机械制造业全面发展 谈亮鸿表示,中国乃至世界机械制造行业市场空间巨大,但竞争也日趋激烈。要实现市场空间增容,必须加大创新力度。这同时也对制面机械制造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行业自主创新,提升方便食品行业装备整体水平,促进全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眼下也成为了博扬机械制造的重要课题。 虽然我国机械制造业近年来也在不断地寻求变革,寻找突破口,但是变革更多的是停留在形式上,中国很多制造企业以引进现代工艺和方便面生产线为主,但是缺少自主产权的高科技生产工艺。因此,要走出行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不断创新提高生产工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设备和工艺。 谈亮鸿还指出,博扬机械制造生产出来的方便面生产线最大的创新点在于:高产能、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能保证客户生产成本更低。我国的方便面生产设备及机械制造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脱离简单重复、以量求生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专业化新模式。未来方便面生产线的发展趋势将是:配合产业自动化,多功能、高效率、低消耗的食品方便面生产设备。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5篇 On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s ZHANG Jian[1], OUYANG Lingjiang[2] ([1] Hu'nan Network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4; [2]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208)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goal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talents, proposed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discussed how to tak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innovation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focusing on interactive and practical teaching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quality 0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传统的依靠手工制作的制造业也越来越多的融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元素,其产品的设计、制作的工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等均得到不断的优化。先进制造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产实践过程中,从而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纷纷将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从而系统地介绍先进制造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内容。由于先进制造技术是集机械、自动化、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其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纷繁复杂,并且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操作教学的比例,将所学的先进制造技术理论课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给门课程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印象更加深刻。 1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特色 1.1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 先进制造技术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结合机械、电子信息、经营管理等现代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作加工、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过程中,以便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低耗和清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低成本、高收益的优势。各大高校所使用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较深,前后章节之间的衔接性不是很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吃力,对先进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不太熟练,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的特色 首先,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从课程,其综合性较强。由于该课程涉及到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现代管理等各方面的技术,包含了信息流、物质流和资金流等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其涵盖的内容、过程和信息相当的复杂。 其次,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内容覆盖面广的学科。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现代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生产加工的整个生命周期,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跟踪与质量服务等各方面的过程,其运用到的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产品制作加工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等等。因此,现代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跨学科的技术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和强度,并且技术更新的速度较快,学生适应能力也不断受到挑战。 再者,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动态发展的技术,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融入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等,而这些技术渗透到了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初的设计到生产加工到生产管理再到最后的销售和售后整个环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最好,才能实现高效、低耗和清洁生产的目的。因此,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内容也要随着发生变化,并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最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用性较强。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应用较为广泛,实践性较强。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方法不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不仅重视技术的学习,还重视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得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2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2.1 合理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是一门动态变化的课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变化,教材和教学内容也应该随之做出调整。首先,要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由于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的学科范围较广,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难以兼顾到教材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相关知识板块的重要性程度做出课程所需课时的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把握课程的重点,有的放矢地去学习相关知识点。其次,先进制造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力,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受到制造型企业的青睐。为了顺应这种市场形势,高校必须保证先进制造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以发展的眼光来学习这门课程。最后,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特色,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要求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 2.2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更新速度较快,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为了培养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另外,现代制造型企业已经从传统的加工装配延伸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先进制造的技术还要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理念指导实践,随着新理念的诞生,新的技术也随之出现,因此,随着先进制造理念的独断发展变化,先进制造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只有让学生掌握好了新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才能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另外,除了要更新教学理念之外,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既有对基本概念的讲解,也有对相关技术知识的讲解,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可以采用授业式讲解,对技术知识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对于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这样的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结合先进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课程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使教师将主要的时间用于相关知识的讲解上面。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动画、视频等,不仅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但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还是应该对整个课程讲解起到主导作用,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对相关重难知识点做出板书,方便学生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提前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2.4 注重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先进制造课程的实用性和工程性表明这门课程不仅要有理论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教学。再加上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对理论知识难以形成感性认识,学习起来较为吃力,久而久之,便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必须要加大先进制造课程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先进制造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够对理论知识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参与到实验室的项目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大型制造型企业、科研机构或者其他实验基地进行观察和体验,从而对先进的设备和制作工艺有一个更加感官的接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进制造课程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便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种新的认识,并且更加愿意去探索和挖掘这些理论知识的实用型。 3 总结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6篇 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土壤 “制造业大国”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观察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如何促进制造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对于反思和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危机以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重新构筑其制造业核心优势的战略措施。虽然制造业仅占到美国国民经济的比重不到20%,但制造业的研发支出却占到美国总体研发支出的约2/3。没有制造,就没有研发和创新。金融危机促使美国重新思考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的关系,重振制造业和实体经济逐渐成为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社会的共识。 再来看长期坚持工业强国战略的日本和德国,他们积极利用发展先进工厂、加强工程化方面的技术能力来保持其全球制造业强国地位。 以日本为例,“母工厂”实践是日本企业全球制造业战略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在日本的制造业体系中,“母工厂”不仅是精细制造车间,更是其先进制造技术的实验室。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的国际贸易投资秩序形成的背景下,近年来,“母工厂”在日本制造业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又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依托“母工厂”加快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母工厂”和产品研发部门的协同创新,以及从全球视角构建“母工厂”体系,等等。 正是由于德国和日本在先进制造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因而常常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领先于作为高新技术策源地的美国。 无论是金融危机以后美国的产业和科技战略调整,还是日本、德国长期保持制造业强国的经验,都表明,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是高新技术的土壤。 因此,要从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能够催生和孕育高技术的角度,而不是从制造业自身规模和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的角度,来认识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的重要性,要通过优化创业、投资、金融、土地等各种政策,来优化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环境,保证足够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愿意进入制造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土壤。 另一方面,要主要从有利于形成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而不是占领多少科技制高点的角度布局中国的科技资源。 目前各级管理部门设立的各类科技扶持项目具有明显的“重产品、轻工艺”的倾向,这是导致我国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科技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具有庞大的工业规模、但仍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制造业大国,必须协同推进中国的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创新。通过大力推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在提升我国“实验室”研发能力的同时,大幅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化能力和精细制造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在“工厂”层面的竞争能力。 “自主创新”与科技政策思路调整 自主创新是大学、企业、政府等各类创新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激励结构的深刻调整,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应当随着及时调整。 首先,要让大学和科研院所“归位”,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支撑。 “企业是创新主体”提出的一个重要背景,是过去我国创新体系长期存在“科学”和“技术”两张皮的问题。应该注意到的是,我国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确实有科技成果转化不力的问题,但更有科学和共性技术本身创新能力弱即两张皮自身质量都不高的问题。 近年来,各类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有针对性地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虽然对促进产业化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环境和科研人员的行为造成比较严重的扭曲,基础性研究追求“短平快”、研究人员“走穴”的现象日益严重。 加强产学研合作,必须是以公共研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为前提的合作。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研究型大学制度和公共科研制度的前提下再讨论如何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即便如此,这些国家在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同时,仍然会出台、跟进一系列的避免公共研究人员过度参与商业化活动的政策安排,这一点对于中国今天的科技体制改革非常重要。 因此,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首先要完善公共科研结构的激励机制,保证大学和科研院所踏踏实实做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科学和共性技术支撑。 其次,在注重资金扶持、提高企业创新激励的同时,更要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服务,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不是要将创新资源向各个行业的一两家企业集中,在主导技术不明确的前沿技术和战略性新兴技术领域,这种“一两家”企业思维尤其危险。 集中资源办大事是后发国家技术赶超的普遍做法,是社会主义经济技术发展的优势,但集中资源不能违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 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创新最大的特点是,技术路线是不确定性的,能否成功是不确定的。发展前沿技术和新兴技术,当然要依靠大企业,但同时要注意依赖不同技术路线的、不同规模层次的企业间的竞争和多样化的探索。 此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不等于科技扶持资金一给了之。 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动力,除了增加资金方面的扶持,更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完善市场竞争秩序,让企业形成内在的、持续的创新动力和压力。 政府的科技资金可以更多地应用于科技基础设施和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等市场不能完全解决的领域。 例如,加快国家高效能运算中心,在加快高效能运算前沿技术突破的同时,重点加强针对中国企业现实需求的高效能运算公共服务;加快工程数据库的建设,为发展精细制造提供数据支撑。 最后,要在加强研发能力的同时,加强产业部署,形成研发、工程化、商业化良性互动的局面。 完整的创新过程不仅包含新技术的突破,还包含新技术的工程化(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商业化(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等创新环节。 过去我国的科技政策更多关注研发过程本身,对于技术应用、推广和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的关注不够或实施不力。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7篇 1 发展机械制造业与自动化与发展的必要性 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最原始的概念是用机器代替人手,完成一些可以重复操作的劳动或工作任务。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不仅仅停留在单一重复呆板的机械动作,而是根据相关程序的设定,拥有了可以自主思考的“大脑”,准确完成既定任务,还可以在系统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诊断和维护,整体操作趋向智能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在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的一项基础型行业。我国始终非常关注机械制造业。因为,它不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进步与工业的发展,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的综合实力。我国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工作中,制定的计划都比较滞后,耗费的材料也比较多,应用的设备不够先进。这些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不高,机械故障频繁发生。而且,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工作也存在很多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呈现出逐渐发展的态势,机械设计工作逐渐完善,而且,自动化技术可以为机械设计制造增加很多实用功能。自动化技术不仅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与生产厂材料,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相关设备的运行速度,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我国发展机械制造业与自动化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特点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开发与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我国的各项技术始终在迅速的提高。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工作依然不够完善。我国发展先进技术的时间较短,现在仍然处在学习与借鉴其他国家技术的时期。世界上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在机械指导行业中运用纳米技术、数控技术等,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局限性,其应用范围也受到了一些限制。现今我国大多数的机械制造工厂,虽然已经将机械自动化的理念引入了产品的生产中,但是真正将自动化运用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却寥寥无几。很多工厂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生产出来的产品粗糙,成本较大,在市场经济下没有竞争能力,甚至会导致部分企业的破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落后,归根结底,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的工业产业目前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期,老一辈的技术人员没有接受过充分的理论知识教育和高新技术培训,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导致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仍未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通过一段时间,我国即将具备一批有技术有文化的现代高新技术人才,这会提高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水平。 3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程序的多元化分析 3.1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程序的运用 星空体育 相关人员应该完善机械加工系统,合理运用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机器人,以此促进基础工作中的自动化工作,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到位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完善制造业的相关工作,促进不同步骤之间的协调,跟上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的发展步伐。在各种先进技术应用的条件下,应该重视运用新型的制造技术。其中包括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这有利于完善现代化的管理系统,保证对应的生产组织的管理工作,广泛应用各类新型技术,促使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具备整体化的特征,这样可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实力。因此,我国机械制造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而且,也需要合理的管理技术设计、制造以及产品开发工作等。现阶段,我国制造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合理的运用机械制造系统。机械制造业提高竞争实力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开拓市场,保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效的控制制造成本,优化各种资源,提高制造工作的水平。这些具体的环节都需要依赖新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创新作为支撑。 3.2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程序的多元化探析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经济科技手段、金融手段等进行机械产品的倾销,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正常开展影响非常大。为了保证我国先进性制造技术的应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体系的更新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吸收当前制造技术的最新成果,更新传统的制造技术的,保证新科技成果渗透到产品生产的各个领域。比如进行纳米技术的应用,该技术实现了机械制造业的纳米级精度,通过对纳米尺度的应用,进行原子及其分子结构的研究,从而让制造业具备先进性、实用性,实现其应用范围的开拓。制造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自主科技成果,进行机械纳米材料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等的协调非常必要。在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通过对精密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机械制造业的产品精密度,这涉及到微细加工模块、纳米技术模块等的应用,保证微型机械电子技术、微型机器人等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通过对机械制造高度自动化模块的应用,可以满足机械制造业国际竞争的需要,快速成形技术快速原型零件制造技术,其设计突破了传统加工技术所采用的材料去除的原则,而采用添加、累积的原理。其代表性技术有分层实体制造,熔化沉积制造等。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8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 自动化技术 发展 在所有的工业设计当中,改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工作环境,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的顺利进行都是十分有益的。在机械设计中,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从根本上完善系统的缜密性,从而大幅度提升我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 一、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平 所为机械设计制造,就是要按照目前生产的使用要求,有针对性的根据生产机械的尺寸形状,运动状态,结构原理,方式等展开一系列的构思,同时将这一构思最终转为现实,并以此来描述当前机械制造的整个流程。机械设计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向前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并且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业以自然科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以自动化技术最为发展的原动力,融合当下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应用特征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当中,属于一种新型的生产制造模式,一方面促进了工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一个技术产业工人,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完成自动化的机械制造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要求具备先进的创新设计意识,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也逐步被引入到生产中来,在我国早期,很多的智能化生产技术落后,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也不够完善,这就造成了机械制造生产与自动化水平不匹配,随着设计理念的突破,很多有针对性的创新技术被开发出来,综合性一体化的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被引用到生产中,并且逐步吸收各个学科的新技术,新理论,是我国的机械制造自动化在应用上具备明显的先进性。 三、未来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并不久,所涉及的生产制造领域也有限,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的制造水平有待完善。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没有做好各种客观的设计进程,也没有在生产中掌握设计制造规律,很多的生产技术手段落后。除此之外,对待生产的质量控制也没有完全达到生产的要求,这就造成了生产技术的落后。 在未来的机械设计制造上,我国首先要朝着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完善机械生产制造技术上的不足。利用我国生产大国的优势,吧创造性生产引入其中,着重研究自动化技术。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很多先进的思想理念也要融入到机械设计制造生产中,不断朝着现代化技术前行,利用模拟仿真策略,对各种生产信息及时反馈,把原本效率低下的生产进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的设计质量,缩短产品的开发研制周期。在机械加工生产中,控制好生产的精度,从总体上对产品的质量有一个把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势必会成为机械制造生产的直流,尤其是计算机信息革命所带来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各种人机一体化技术在生产制造企业被广泛应用,集中技术和各种系统技术与现代机械设计发展相互结合,让机械制造生产更具备人性化的特点。 在自动化机械设计当中,会包括较为广泛的技术范围,将机械设计当中所涉及到的自动化水平提升,定会增进有关产业的一同进步,还能够有助于对原有产业结构开展调整优化。具体需要优化的设计系统包含:构造功能、控制功能、检测功能以及动力功能等。这一系列功能一方面能够分析和设计不同机械制造自动化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能够以此来拓宽思路,开展不同形式下的创新和发明。此外,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具备着一定的外延空间,能够进行持续的创新发展,可以将功能更具完善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出来。 四、总结 根据本文的描述不难看出,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质量,高强度,多功能的机械产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取得了跨时代的发展,一个全新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时代正在与机械设计制造相结合,并能够完美的引用到生产行业的各个领域。从而给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较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佳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及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01). [2]王利东.解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核心[J].企业导报,2015(15).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19篇 前不久颁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就天津城市功能定位做出了新的界定,首先做出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概括,为理论界提出了新形势下探讨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使命。 一、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背景 在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谋划“十三五”规划之际,推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认清面临的新形势。 1.从世界看,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制造业的供给方加快向智能化和网络化转变,需求方加快向大规模定制转变,新技术应用和个性化需求相融合的趋势将孕育一批具有颠覆性变革的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并向传统产业提出了加速升级的新标准。国际产业转移显现新态势,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指向高端产业链条。美国政府于2012年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德国政府在2013年推出了《德国工业4.0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日本政府在2015年通过了2014年版《制造业白皮书》,提出要转型为利用大数据的“下一代”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加快成为吸引和接收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地。置于冲破后金融危机困境和迎接新产业革命前提下的新一轮国际分工竞争异常激烈,给各国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接收产业转移形成了“双重挤压”,成为中国今后产业经济发展亟需面对和破解的难题,也构成以制造业见长的天津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 2.从国内看,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新的成就和即将迈入“十三五”时期之际,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速度呈现中高速状态,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展示新特点和新趋势,需要加快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制造大国正转向制造与服务并存并强的大国,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阶段正转向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过渡并存的时段。为了应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顺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在2015年了《中国制造2025》,形成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各地区对产业优化升级普遍重视,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更具高层性和更显激烈化。但是产业发展的环境要求更高,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中低端的传统优势产业整体过剩,低端新兴产业潜力有限,高端人才和企业对区域发展环境需求更加高层多样。国家部署了优化经济发展空间的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赋予了天津发展的新地位和新任务,凸显了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使命,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的自贸区和自创区的建设又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些都给“十三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天津制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指明了努力方向,铺垫了新的条件,注入了动能和压力。 二、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位 面临新形势,应当思考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主要涉及该区域较长时期内产业发展在全局中的合理地位及其得以保持并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真正摈弃现行体制下存在的扭曲崇拜GDP的行为,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发挥先进地区的带动作用,需要审时度势,既立足现实又谋求长远、拓宽视野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从现阶段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标志性任务来看,应深入认识和突出把握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战略性目标。 1.弄清基地的意义。长期以来,天津曾为自身在全国特别是北方发展中的地位而自豪、纠结和奋斗,经历了近代史和新中国初期的北方经济中心、改革开放后的区域辐射作用逐步下降、新世纪被国家认可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变化历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不再就津冀地区使用中心的定位,对天津采用了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提法,又引发了担心和不解。应当看到,作为一个大区域的发展规划,为了突破现存行政体制的局限,的确不宜在内部的多地继续命名中心,多中心即无中心。尤为重要的是,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导向的改革将不断深化,城市经济作用的发挥越来越不取决于行政方式的指定,目标远大又难被认可的定位称号还不如贴近优势又自主奋斗的特色定位更为实际和可行,因此必须明确,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一个战略性任务,提升了天津制造的特色地位,由新区至全市,由北方至全国,使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带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全局和整体上台阶的重要机遇与抓手,对天津的发展影响深远。 2.认清基地的内涵。明确意义和有效行动都必须正确看待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含义,从全面意义上看可依次把握三个角度,分别为先进制造、研发、全国基地,核心是如何理解先进制造。由于先进属于相对意义的概念,若不陷入概念之争和避免学术考证,从中国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看,我国和天津的先进制造业均具有双重相对的含义。一是相对于现阶段国际发展水平,指基于或适应高技术(现阶段主要指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创新和发展而衍生出的新产业形态。如,至少属于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7个领域,进一步说应瞄着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或美国提出的先进制造。在技术上体现先进性是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特征。二是相对于现阶段国内发展状态,指运用先进技术改造后的传统制造业,是传统制造业升级换代的结果,传统制造业的高级化。欧美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先进制造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突出智能化。我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传统产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较高,先进制造业需以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突出规模、质量、效益、品牌,因此必然与传统制造业紧密相连,包括制造业的升级版,即保留了基本躯干却更换了技术心脏的产业形态。在技术上保持不断更新性是其最明显和最基本的特点。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先进制造的双重特征,会进一步帮助我们知晓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必要性和着力点,有利于确定天津的工作内容与任务。研发基地的特点表明,天津的先进制造业必须和生产服务业协同和融合发展,凸显先进技术的研究发明特别是将其转化为产业的功能,这与衔接北京的科技中心作用和发挥天津的制造业优势紧密相连,显示了天津制造基地的特色与层次。全国基地则说明了天津建设的基地在发挥功能方面不局限在京津冀和北方地区,其性质和地位都得到提升,扩大至全国范围,这更说明对此方面基地建设的定位与前景不能低估。 3.理清基地的考量。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历程和成就看,事实上的基地已很多,既有特色专项的又有较为综合的,后者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等,都是被公认的。然而长期以来对制造业基地的评价标准却没有统一规范,往往从数量方面去判断,学界探索了一些指标体系,还形不成一致认识。这直接关系到如何看待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标准及其意义。长期以来,天津制造业发展有着很好基础和重大成效,近些年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更是有了很大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已形成了全国尤其是北方的工业基地。然而从新形势新要求和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看,天津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任务仍然艰巨,需要从数量规模、结构水平、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方面设计一个评价系统与指标体系,这还是一个新的艰巨课题。 三、天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举措 总的说来“,十三五”时期可围绕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这一目标努力做到:两个对接、三个前提、四个任务、五个保障。具体设想主要有: 1.两个对接。确定发展战略时,一是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是这一规划赋予的使命,现阶段谋划基地建设必须与贯彻其指导思想、整体设计、重点突破紧密衔接,特别是落实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部署。二是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作为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遵照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的原则,明确了十个重点发展领域。只有瞄准国家建设制造强国的规划来设计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建设任务,才能保证建设水平与实效。 2.三个前提。一是以提升发展理念为前提。要进一步强化高端、质量、协同的观念。在制定规划、确定重点时敢于追求高端,以瞄准世界制造业的先进水平为努力方向,以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布局,以建设京津双核驱动的世界级城市群搭设平台,绝不错过天津实现超越的新机会;对于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选择与升级,既具有规模要求,更重视质量标准,全力打造引领全国的高水平制造基地;勇于破除狭隘合作的观念,真正确立“一盘棋”的协同共赢理念,以长远目光、全局视野、开放胸怀、相融姿态与京冀地区共同突破产业同构窘况。二是以用好五个机遇叠加为前提。切实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契机,充分运用好自贸区、自创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机遇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综合优势。三是以求实的态度和行动为前提。真正弄清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其对天津发展的长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的要求及其赋予天津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应有地位,深刻认识天津先进制造业特色优势和错位空间、严峻挑战和客观局限,实事求是地评价天津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处理好世界高端、国内高水平与天津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矛盾,制定分步实施的方案。 3.四个任务。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做到强力发展新兴产业与积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共同布局,双轮推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双发动机”。加快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积极以“互联网+”推进钢铁、石化、轻纺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将两大类产业共同设计,协调推进。调整结构必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产业为发展重点。发展新兴产业要基于国情区情。从世界看,美国提出了产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均与其现在发展基础和优长密切相关。天津的发展基础和目标是先进制造业,在北方具有发展智能制造的综合优势和潜力。而且智能制造业正是建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基础之上的,可以带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符合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为此可按照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思路,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慧家庭、智慧健康等产品,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工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加大推进科技创新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天津制造”和“天津创造”的双层驱动。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既采取更有力度的举措加强自主创新,又善于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作用,快速弥补天津创新力量的不足,发挥产业转化的功能,培育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端产品,打造规模大、数量多的天津品牌,形成高端产业的领军地位。三是优化集约集聚。加快推进产业进园、进区、进链、进平台,聚集高端科技要素,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链、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充分依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条件,努力打造创新主体集聚区、产业发展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形成产业聚集、效益提升新优势。四是推行绿色制造。实施工业制造绿色化战略,加大力度攻克绿色制造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能效与资源利用率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发展和培育绿色化新兴产业的支撑技术与装备,着力降低单位消耗,让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加适应,坚持环保集约节约发展,使基地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路子。 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范文第20篇 【关键词】制造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品牌战略 一、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中国制造业企业中存在中小企业模仿大型企业现象 根据“智猪博弈”博弈论,这种经济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智猪博弈”是一个经典的博弈模型(如下图)。假设猪圈里面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在猪圈的两头分别是猪食槽和控制猪食的按钮,如果按一下这个按钮,8个单位的猪食就会落入大猪和小猪内,但是这是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如果是大猪先到,它可以吃到7个单位,小猪只有1个单位可以吃;如果是小猪先到,它们各吃到4个单位;如果是它们两同时到,大猪可以吃到5个单位,小猪有3个单位可以吃。假设大猪和小猪的行进速度相同。在这个博弈中,大猪和小猪都有两种策略:“按”和“等待”。它们的支付矩阵如表格所示,第一个表格表示大猪和小猪同时按按钮,所以它们两同事到猪食槽,大猪可以吃到5个单位,小猪有3个单位可以吃,支付2个单位的成本后,大猪和小猪的支付水平变为3个单位和1个单位;第二个表格(2,4)表示大猪按按钮,小猪等待,所以大猪可以吃到4个单位,小猪也有4个单位可以吃,支付2个单位的成本后,大猪和小猪的支付水平变为2个单位和4个单位;第三个表格(7,-1)表示小猪按按钮,大猪等待,所以大猪可以吃到7个单位,小猪有1个单位可以吃,支付2个单位的成本后,大猪和小猪的支付水平变为7个单位和-1个单位;第四个表格(0,0)表示大猪和小猪同时等待,所以大猪可以吃到0个单位,小猪有0个单位可以吃,大猪和小猪的支付水平为0个单位和0个单位; 在这个博弈中,首先去掉小猪的劣策略“按”,因为,如果大猪“按”,小猪也选择按时可以得到1单位,若小猪选择等待可以得到4单位;如果大猪“等待”,小猪也选择等待可以得到0单位,若小猪选择按时可以得到-1单位;所以不论大猪选择“按”还是选择“等待”,小猪的选择都是等待,而不会去“按”。在去掉小猪的劣策略“按”后的这个新的博弈中,小猪就只有等待这唯一的策略,大猪有两个选择,对于大猪来讲,“等待”是它的劣策略,去掉大猪的这个劣策略后,剩下的唯一策略就是(按,等待)。也就是说,若小猪选择等待,大猪的最优策略就是“按”,即“多劳不多得,少劳不少得”。 对于市场中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进行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给新产品做广告等活动中,对于大企业来讲,这些举动是值得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些举动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中小企业的理智之举就是把精力用在模仿上面,或等大企业的广告把市场打开后在卖廉价仿制品。 (二)只会仿效和通过OEM而不能创新的中小企业缺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最终将被并购或关门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它的英文直译意思是“原始设备制造”,简称贴牌生产,指拥有品牌优势的企业,自己控制着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自己设计和开发新产品,由于自己生产能力有限或者由于其它厂商生产的成本低于自己生产的成本,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向厂商下订单,让这些厂商生产自己的产品,对这些产品低价买断,并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   我国在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三个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差距,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是十分有限,我国制造业中的大部分技术和关键设备靠进口,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差,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的仿制阶段。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但自主品牌却很少。大部分企业靠0EM生存,收取可怜的加工费,OEM使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最底层,仅仅获得整个产业链中价值的很小一部分。郎咸平教授曾以芭比娃娃为例子说明这种情况。芭比娃娃的出厂价是1美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 9.9美元,产品的零售价接近l0美元。中国制造业接受的是技术或产品转移,在产业链中处于组装和制造的位置。产品转移国实施研发和营销策略。先进国不断的加强研发力量、完善营销网络和营销策略,中国只是生产他们的产品。  


在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企业长期将“以市场换技术”作为发展策略,在制造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完全放弃自主研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制造技术水平和国外较大的差距。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国企业在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时,既要依靠自主创新来提高技术能力,又要转变思想观念。 二、制造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模仿其他同行业的企业,是企业初期快速步入行业轨道的一种有效手段。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的思想与概念,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利润。 制造业的创新技术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自主创新是指创新主体把自身的研究开发作为基础,克服先进制造技术问题,形成企业自己的研究成果。自主创新可以取得先进得制造技术,在市场中可以占有较强的竞争地位;自主创新的企业需要拥有综合的技术,往往承担着较大的风险。模仿创新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技术,吸收其中对自己有用的技术,将其吸收并改变成自己产品的创新点。它把资金和技术力量放在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应用上,企业承担的风险比前者小。技术创新常常是从单纯模仿发展到模仿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含量不断增加,直到最后完成技术的超越,实现技术的创新。企业通过模仿创新这种方式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学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现阶段,创新应主要把引进、吸收先进技术作为重点。在不断引进技术的同时,必须注重吸收、消化和创新这三方面的发展,在学习和摸索中发展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当条件达到成熟时,不再使用单纯引进的技术,开始使用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产生的自主技术,逐渐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采取自主创新的方式,作为处于劣势的企业应该选择模仿创新。合作创新是指中外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和高校,三者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共同研发开发出新技术。就现在中国制造业的情况而言,应该采取“以模仿创新为主,以合作创新为辅,最后完成自主创新”的方式,这个过程中企业最重要的是学习。   (二)企业步入行业轨道后,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差异性上战胜对手,自主设计或研发才是企业生存的法宝。迈克尔・波特指出,企业保持竞争力度的有效方法是实行“差异化战略”,即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要区别于竞争对手,生产出一些全产业范围内独特性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中之重。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不但生存下来的企业,而且还很好的活着的企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自主创新出来的产品具有无法替代的显著独特性,所以,自主创新是企业的必由之路。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核心技术或克服技术难题,生产出新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从而形成品牌的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占有竞争优势并取得垄断利润。 (三)通过OEM赚得利润的企业,只能把这种方式作为完成原始积累的一种短期手段。中国制造企业总是把低成本作为竞争的不二法宝。他们通过加班加点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剥削,不断压低采购原材料的价格。现在,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涨和生产效率低下等等问题,中国制造企业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企业还想依靠低价竞争,产品质量必然下降。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极端萧条。当时,日本的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是,日本后来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原联邦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二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它的发展速度绝对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史上最快的一个。日本经济发展得如此迅速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引进国外的科学技术,吸收和消化后再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举措既节约了资金又赢得了时间,帮助日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增强了日本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日本的成功经验,做OEM的制造企业仅仅引进这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消化和吸收,进而开发出自己的技术,拥有属于企业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之道。做OEM的企业不应仅仅满足于做OEM,也应该尝试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的环节。这些就是郎咸平教授所讲的“6+1”产业链,制造企业不能仅仅抓住“1”,还要开始逐步接触“6”。 (四)通过OEM生存的企业,要逐渐的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建立自己的产品市场。中国制造业企业在科学技术水平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外商带来的科学技术可以弥补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不足,企业一方面引进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另一方面消化吸收先进的制造业技术,注重研发技术,将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制造业,不断地改进产品,及时更新设备并改造工艺,进而完善产品功能,改进企业的研发、设计、管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把高新技术应用于产品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尽量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标。 (五)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取得定价权,进而获得更多的附加值。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现状是低技术含量、低成本、低利润、低附加值、缺乏自主品牌,中国制造业企业缺乏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面对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现实,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危机已经不仅仅是生产危机,更严重的是生存危机。中国制造业企业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放弃过去低成本的竞争策略,开始思考怎样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来提高生产效率,并完成生产技术的升级。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渐的提升品牌意识,别无选择的走品牌化道路,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彻底改变“中国制造”所处的不利地位。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上,发达国家凭借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营销等比较优势,控制着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市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提供着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所以,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改变过去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培育企业自己的品牌,研发设计企业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完成从贴牌到创牌的过度,从而实现在整个国际分工链条中的高端定位。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森田秋雄先生,曾经把全家安顿在美国,集中精力推广索尼品牌。因为当失去劳动力和科技竞争力的时侯,品牌将成为惟一一个可以给你带来利润的东西,只有品牌能够吸引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只认品牌,他们不在乎制造商是谁。 中国制造业企业首先要在产品设计环节中,根据目标消费者需求,设计出满足消费者消费特征和心理的新产品,既在价格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又在包装功能上满足或超出消费者的期望值。然后就是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最后是树立品牌形象和整合传播品牌。中国制造业企业一定要在第一个环节上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然后消化吸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取得定价权,进而获得更多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王国华,梁.决策理论与方法[M],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志彪.长三角托起的中国制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邱风,张国平,郑恒.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工业经济,2005(4):77-85.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5]曹正.资源约束下中国制造业的战略转型[J].中国经济问题,2008(5):46-50. [6]吕铁.比较优势增长型与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J].管理世界,2001(4). 作者简介: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