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官网,登陆,app,下载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

造洁净厨房 做健康美食

油烟净化一体机批发定制首选服务商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21-5623795

当前位置: 主页 »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星空体育:机械实训总结十篇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发表时间:2024-06-25 16:18
机械实训总结篇1 机械加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也非凡有意义的实习课。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把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熟悉到肩负的责任。 实习期间,通过学习车工。我们做出了自己设计的工艺品,铣工、车工、刨工的实习每人都能按照图纸要求做出一个工件;最辛劳的要数车工和钳工,车工的危险性最高,在一天中同学们先要把握开车床的要领,然后按照图纸要求车出锤子柄。一个下午下来虽然很多同学浑身酸痛,但是看到自己平生第一次在工厂中做出的成品,大家都喜不自禁,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次金工实习给我的体会是: 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 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 在了解、熟悉和把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④ 培养和锻炼了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强化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 金工实习对我们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综合练习的作用,使我们不但要把握各工种的应知应会要求,还要建立起较完整的系统概念,既要要求我们学习各工种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设备原理和工作过程,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练习,并具有运用所学工艺知识,初步分析解决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中,学校将各工种的实习内容如:结合制作榔头,将下料、车工、铣工、刨工、等串联起来,使我们对机械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有一个整体的熟悉。使我们了解了各工种的先后顺序和作用。 ⑤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我们的纪律要求非常严格,制订了学生实习安全规则,同时加强对实习日记、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要求,对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⑥ 实训中心教师将我们加工产品的打分标准公布给我们,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的得分有明确熟悉,对于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观念有一定作用。对我们的金工实习成绩,实行综合考评制度,实行平时成绩+产品质量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总成绩,使我们能认真对待每个工种和每个实习环节。 在各个工种的实习中,都安排了一定灵活时间和实习内容,使得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发挥的余地。 在实习期间我有很深的感慨,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个实习的机会,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不易,获得了课堂里边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也许将来不会走上这个岗位,但是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感受却是终生难忘。虽然脏点累点,这些都无所谓,重要的是我 们有了收获、也有了成果。 我认为在数铣和数线这些科技含量相当高的实习项目中,应多分配点时间,让我们能够真正体验到高科技带来的乐趣。 另外,我觉得我校的金工实习课应该再减少一些讲解时间,增加一些动手时间。还可以将一些理论搬到学生动手操作时间时讲解,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我们的目的。 实习期间,许多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也让我们敬佩。老师能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有的程序非凡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觉得金工实习对我自己来说非常有意义,非常实在.它给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出色的一笔.它让我更贴近技术工人的生活,让我增长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让我熟悉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机械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可持续 1对强化农业机械化培训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农业机械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是农业机械化衍生的一个重大难题,所以一定要强化农村的机械化培训,从而抑制能源巨大浪费问题。下面从培训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应用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 1.1培训农业机械设计 我国机械设计水平远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在等量工作的前提下,不同农业机械产品所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因机械结构设计的不同,所消耗的能源多少有很大出入。例如:我国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4YZB-7型7行玉米收割机匹配国内名牌国Ⅲ118kW高压共轨发动机、1000系列前桥变速箱,在常见作物和田块的条件下,其作业小时生产率最高可达0.96hm2/h,其基本油耗为8.04L/km2。相比该公司生产的自走5行玉米收割机采用的是国产国Ⅲ132kW高压共轨发动机、500系列前桥变速箱,在同等的作物和田块下作业,其工作小时生产率最高只能达到0.78hm2/h,但是它的基本油耗却达到了8.87L/km2。由此可见,在机械设计上的改进对于能源的消耗有很大的作用,采用先进的机械设计水平设计出来的产品,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节能减排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要加强对农业机械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的改进,一定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机械设计思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设计出更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1.2培训农业机械制造 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相对部分发达国家来讲,我们的制造水平还是有一定的欠缺。在机械领域中,机械各个部件的制造精度与整个设备的能量消耗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德国制造的高精密轴承由摩擦产生的损耗微乎其微,而我国制造的轴承在用于农业机械领域的轴承损耗相对较大。整个机械设备在摩擦以及无用功方面的损耗总和甚至高达总损耗的5%以上。因此,在农业机械制造方面应加强培训,尽全力去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低损耗,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3培训农业机械应用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现阶段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员的学历水平偏低,在农业机械化的大环境下,大多数从事农业的人员并没有接受过应用农业机械的相关培训。这就导致在使用农业机械的生产过程中,由于人员的误操作会导致产生很多的能量损耗。这一部分损耗主要由人为产生,也是在生产过程中能量损失最大的部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所以在努力实现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加强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对农业机械设备应用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农业机械化培训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1)国家应出台大力扶持农村机械化培训政策,并有适当的资金投入预算。(2)建立多样化的培训体系,从设计、制造、应用等多方面培训。(3)对于农机应用的培训,要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机械实训总结篇3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应从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实践。 一、机械自动化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已经不断地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同时在不断的提高,现代企业中大量机器设备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产品的数量、质量、成本、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为设备所左右,机械设备日益向大型化、精密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然而,机械自动化专业价值观念结构比例失调,造成人才匮乏,已经不适应目前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管理等项工作。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的转移,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就教学培养目标而言,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等技能型人才;就教学模式而言,是以提高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的素质教育。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工业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调试与维修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技能的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机械电子自动化设备及数控设备的操作、保养、调试、维修、工艺编制、运行管理,一般复杂程度机械、电子设计工作。周济部长在第三次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订单式”培养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是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学生,岗位针对性和适应能力强,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和学科建设,使办学贴近市场,其优是能最大程度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订单式”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能够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高职教育体现在专业设置上则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大的灵活性,其专业内涵应体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按照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要求,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区为依托,以高职教育改革为契•59•机,适应天津市工业重心东移的战略要求,以为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支持为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艺型、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任务,培养适应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能否实现学生的培养目标来衡量的。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做好加强专业建设、调整培养方向、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等工作,从而使教学改革以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源头,增加改革的力度,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3.加强学校的师资建设。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有计划的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锻炼,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不仅具有理论性,更应具有实践性。 4.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训。企业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提供便利条件,使学生有条件接触企业正在运转的设备,走向“第一线”实习岗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看,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4年分别为14人、37人、55人、94人。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机电系机械自动化专业同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关系。我校于2004年年初正式同该厂签定了实习协议书。该企业将作为我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实习基地。机电工程系机械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支持本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所进行的专业改革,在此将我们所做的点滴体会进行总结,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三、机械自动化专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的实践 1.专业课程设置与调整 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坐落于天津市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塘汉公路0-10号,成立于1992年11月,资本金额两千零五十万美金,是滨海地区的一家具有生产开发能力的台资现代化铸造厂。面向全世界各企业生产汽车用铸铁制品、电动机铸铁制品、机械用铸铁制品、手工具铸铁制品及建筑工程用铸铁制品等多种产品。该公司具有世界一流的软件环境,具有国际先进的硬件设备、数控加工中心等。实现与企业的“订单式”合作关系,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起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为此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建设为 模块式,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方向,灵活适应企业“订单式”培养的需要。 (2)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制订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则及考核标准,渗透职业素质培养。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训练性和实用性。 (4)强化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能力培养,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能力训练方法。我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前两年在本校及其它实训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课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第三学年在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实习;目前2005年毕业生已有三十多名学生在该厂进行实习锻炼。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们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原教学计划中的一些课程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公差与配合、互换与测量技术、模具设计基础、数控机床及编程、液压传动原理与实践、铸造工艺及实践、CAD/CAM实训等课程,删除了原教学计划中理论性较强、不符合企业需要的一些课程。本专业总课时为2510学时,理论课为964学时,占总学时的39.0%,实践课为1546学时,占总学时的61.0%,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为1:1.6,加大了实训实习课时比例。 2.“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订单式”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它的建立和实施主要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来完成。因此,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由单结构的理论型转变为多结构的复合型。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1)有计划地选派有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到现场进行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技能,使之尽快具有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能力;2004年暑假学校安排青年教师暑期社会实践,机械自动化教研室共有三名教师深入到天津港务局四公司、一航局一公司机械队等企业进行调研和社会实践,使专业教师在生产实际岗位上学到实用操作技术。 (2)从生产一线聘任有实践经验和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2004年4月我们聘请了天津一航局两位精通液压技术的总工程师结合我们实验室的液压实验台进行现场维修和指导,使我们的专业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 (3)积极鼓励见习教师以实验室、实训室为主要见习岗位,让他们参与本专业的实训实习环节,熟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逐步培养双师素质。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强调要加强•60•职业技能培训,采用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结合,加强职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结构要求,建立以结合所学课程,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水平的训练基地。另外,还可以强化职业技能,使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使学生在学期间就取得一定的上岗能力。为此我们在校内建立专业化的实训室的基础上,基于教育教学的需要,我校除了与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签定了订单式合作意向之外,天津盛港集装箱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天津石化机械制造安装工程公司与机械自动化技术专业2003级学生的订单培养合作协议于2005年9月实施。另外,我校还与诸如天津造船公司新港造船厂机械分厂、天津港务局第六公司等多家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这些合作单位均有先进的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并可安排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指导教师。除了与企业合作之外,机械自动化专业还充分利用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机床电控及PLC实训室、电工实训室、液压实训室、电拖与电气控制实训室、绘图室等实训基地,另外还有金工实习车间和钳工实习车间。为配合职业技能训练课,今后我们还应该逐步筹建数控设备调试维修技能训练室、CAD/CAM模具设计实训室、材料实验室等。 4.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规格是学生在学期间应获得“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安全上岗证”和“计算机力应用技术证”等证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普通高校英语等级3级的考试,使学员毕业时能同时具有岗位需要的多种专业证书。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使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在学校课程学习和实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以能力为核心,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为学生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提供方便。机械自动化专业教研室在新调整的2004级教学计划中将职业技能取证培训列入了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使取证培训纳入正常教学环节。在机电系与产学研中心的共同努力下,机电系于2003年10月、2004年5月分别对机械自动化专业2001级、2002级共51名同学进行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电工安全上岗证取证培训,两次考试通过率为100%。通过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机械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 对口单招 机电类钳工考试 技能训练 2011年的对口单招已完满结束,通过考试,我校机械、机电专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是技能专业考试相比2010年进步明显,得到学校与学生的好评。总结经验更有利于明年的相关工作。 一、近两年机电类钳工考试特点 2010年和2011年江苏省机械、机电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侧重于考核考生的锉削加工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工艺安排的合理性。从考生考试情况看,2010年考生准备仓促,认识不足,多数考生在操作规范、工艺合理上有较大问题。从得分情况看,总分300分,全省平均分在180左右,而我校平均分173分。与溧阳职技校(戴埠)相比差49分,差距明显。 2011年考生在这方面有明显改进,工艺安排合理的比率较高,操作明显规范,现场完成的情况也比较理想。 针对2010年的特点,我们在2011年的技能训练中提出了改进意见。 二、重新认识,重视技能 技能在对口单招的比重占据30%,机械以钳工为例占300分,机电类钳工占150分、电工占150分。按理,机械或机电技能训练时间都应在30%左右,但实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两者都不满30%的时间,从高三一年的统计来看,全高三一年总时间为190天(计算了周六的上课时),机械从训练到考试总共是55天,机电57天分占总课时的28.9%与30%,当然这是高三一年的总学时占用,高一与高二占的比例不到10%。这个时间也是我们08101对口单招班的时间,相比以前有了不少的进步,这是教学管理思想进步的结果,也是我们通过总结,纠正以前的教学管理、纠正不少老师的“过关”思想结果。通过努力,我们技能训练小组改变了学生不重视技能训练、只重视文化专业课的偏科现象,使得技能训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三、科学合理分配各训练课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以机械为例,全高三年一共190天时间,我们以不但要取得技能考核优良的结果,更要取得文化专业课方面的成绩。科学合理的分配技能训练时间,不但使我们的学生技能考核结果理想,文化专业课也有不小的进步。从结果看,我们机械专业学生的对口单招平均分相比去年有一定的进步,兄弟学校的平均分则有一定的退步。 如何合理地科学安排训练时间也是我们一直探索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成绩,也不影响学生的文化专业课的学习。根据技能训练的特点,我们认为技能训练既要有一定的连续训练时间,也要有一段间隙巩固的时间。因此,我们在高三第一学期安排是每两周安排一次连续4天的训练,高三第二学期一开学就以技能为主一直训练至考核,时间大约在三周,机电四周半天,机械为三周时间(说明:连考试时间都算)。这样在高三第一学期的训练也非常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学习与巩固,同时也不影响学生的文化专业课的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选择合适的课题,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 合适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技能,合理的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得分。合情的课题可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以机械为例,全高三年共计训练36个大课题,21个小课题,大课题就是以4小时以上的综合工件,训练内容涵盖全部技能要求点,小课题以某个单项为主要训练点为主点,单独训练的内容为主,例如单个圆弧、单个尺寸,等等。 大课题选择的标准是从简单到复杂,内容则是循序渐进地完成“考核要求”,以锉削为红线串接起钳工技能的要求,辅助以小课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生考核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机械班高考学生平均分为216.6,超溧阳职技校(戴埠)校区13分。下表为江苏前五名的机械专业技能排名。 五、指导认真、抓细抓实技能教学工作 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对于学生技能训练工作认真抓细抓实,不放过学生的一个微小错误点,重视学生在训练中的突出点。 仔细分析对口单招试卷的构成,我们发现整个考核内容以对口单招的技能标准为蓝本,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以机械为例) 1.尺寸(35%) 2.形位公差(5%) 3.表面粗糙度(5%) 4.孔加工(25%) 5.配合加工(30%) 通过分析,我们找到容易拿分的重点项目加以重点训练,如尺寸分,这是重点,同时也是学生“锉削技能”的基础,同是尺寸也是其他项目的基础,如表面粗糙度、配合,只有抓住“尺寸”项目才可以对其他项目兼顾。 对于孔加工,我们认为,这是拿分的主项目,绝大部分同学在这一项目上必须也应该拿大分,因为孔加工只要做好几个方面就可以得大分,如孔的精度、孔的表面粗糙度等,唯一难拿分的项目是孔位置精度,这个分不太好拿,运气分占了大多。所以我们的训练就以此为例,要求学生每个训练工件基本上孔精度与表面粗糙度分都拿,这样保证正式考试才可以得高分。 总体这样算下来,该拿的分都拿到了,得分的高低就看学生的基本功了,基本功好的同学就得高分。如机械班的谢超(240分)、高立枫(238分)等同学,基本功扎实,得分自然就高。 六、考前精心准备,考试得心应手 考试是平时练习水平的体现,只有平时抓好基础训练,做好各项工作才可以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但考前两三天的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为考试增添信心,发挥出学生最好的状态。 考前的准备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工量具的准备:所有的刀必须是试用过的,不一定是最新的,但一定是要用过的,最得心应手的,锉刀分粗、中、细三种规格精心准备,粗锉刀切削量要大,精锉刀切削量要小,切削面要光;钻头要试钻,一定要保证孔径与公称直径相符合;铰刀要修磨,铰出的孔不但直径要用塞规测量,孔壁要光,表面粗糙度为1.6,不能有拉痕;锯条最好选用高速钢,让学生试锯出光滑的表面、标准的尺寸。量具要校准,游标卡、千分尺要也量块校准,不能有误差。 2.切削液的准备:切削液要分攻丝、铰孔、钻孔三种,攻丝用32#机油即可,铰孔、钻孔用皂化油配制,浓度要适当。 3.各种辅助东西的准备:主要包括钳口垫板、工作服的准备等。 4.临场心理的辅导:树立学生必胜的信念,全力以赴,同时在考前一两天调整好学生的状态,将学生各自的生物钟调整到考试时间内最好的状态,考虑各种临场因素,如考场的钳台、钻床的使用安排,等等。 机械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机械制图 测绘技能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0-00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从机械制图课开始进行本专业课程的学习的。而且识图读图又是每个学生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所必需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而现在的许多职校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远高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机械制图虽说有一定的作图训练,但如按照教学大纲,按照练习册上的作图训练而言大都是比较单一的点、线、面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浓,重视程度往往不高,造成本课程的学习阻碍。从对近几届学生的了解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学习是达不到教学要求的,一是理论上学而不足,二是学而不能应用,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学校测绘比赛中,学生不管零件复杂程度如何,都画成了三视图;大二学生在测绘齿轮时,用描轮廓的方法作图;在画钳工平口钳装配图时,不知从何下手;在理解车刀的几何角度时,部面图学生不会应用…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学会、针对实际去运用《机械制图》的相关知识的结果。下面从本人的工作体会及对《机械制图》的理解角度来谈谈《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及相关教学的几点思考。 1 《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分析 《机械制图》课程研究的是机械图样,是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在机械工程中主要的图样主要有两种,零件图与装配图。不管是操作工人或工程技术人员,都会有所接触与应用,只是由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的不同可能各有侧重,对操作工人来说主要在于读图、识图及简单的草图绘制。而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主要是设计、绘制图样。从机械图样的内容来看,图样不是简单的一组视图就能表达设计的意图与要求。一张图样主要有四块内容组成,零件图的标题栏及装配图上的明细栏涉及零件的材料、比例、数量,相关的设计人员、审核人员。一组视图要求明确图样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的内容。尺寸要求上零件图要求标注完整的尺寸,而装配图只需标注一些必要的尺寸(如总长、总宽、总高,重要的配合尺寸,规格尺寸等),尺寸标注上涉及表面加工的精度及光洁程度要求,涉及到公差与配合的知识。而技术要求上则涉及到零件的加工工艺或装配的工艺。所以《机械制图》是专业知识融合程度最多的课程。不光涉及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涉及了一些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如螺纹的画法、齿轮的画法等就需要有机械联接与传动的相关知识。在应用中,实训课上要求学生会读图、识图。在毕业时企业进行面试时,也较多的让学生分析本单位的图纸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现阶段许多企业都在进行小改小革的试验。通过内部员工的小发明小创造来进行成本的降低与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有一定的草图绘制能力。所以学好、学会《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2 测绘技能训练所能引起的学习效果分析 从前面所知,《机械制图》其实涉及到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些内容仅仅靠在《机械制图》课中去进行理论学习肯定有不足。而且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也不太愿意在课堂上只进行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他们更愿意接受通过实践的动手来认知所学的内容。所以通过实训的操作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我们学校的校训中就有“在做中学”的理念。现阶段许多的课程改革中都把理论的知识穿插于实践的模块中。在以往《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中为了进行有效性教学,常把制图知识与制图软件进行结合教学,也取得明显的效果。但对机械制图的实际应用而言,本人觉得进行一定的测绘技能训练对制图的学习与运用会更有效果。 测绘过程主要由测和绘两部分构成,测是测量,检测的统称,这一过程不仅仅只是简单测量,还应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检验、分析测量的结果。如表面的加工超差是什么问题引起的,表面磨损了是什么原因,它的实际尺寸是多少?在测量的过程中对所测结果的分析与解答,加深了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了所学的知识,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绘是绘制、整理、标准化图样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草图的绘制,图样中视图、尺寸的整理,查阅相关标准要求以使图样规范化、标准化。所以在测绘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做与学的结合。既锻炼的动手的能力,又加深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真真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记得以前刚进企业时,有经验的师傅就经常教导我们,有空的时候多去描描图,去画画图,这对提升专业知识是很有好处的(那时工厂中还有专门的描图员作图纸标准化的工作)。也确实是这样,通过对产品测与绘的过程,一方面可提高对产品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加深巩固了专业的知识。测绘过程中通过手、脑、眼的共同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兴趣,锻炼技能,巩固知识。所以在学校开展一定的机械测绘技能训练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3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的教学现状分析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的教学应该来说许多学校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机械制图》在应用中不足的是在实际中进行运用。记得有一《机械制图》已全部学完的学生,因为寝室一档板的塑料直角固定块断裂了,虽然与他说明怎样用薄板折弯加工的方法去进行修理,让他画出直角形状及测量固定的孔位。他竟说不知道怎样画。究其原因我认为是:一是没有经过测绘的训练,不知如何下手。二是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好,运用所学知识的场合少,接触的实际问题少,照书言书会,但涉及具体问题不会解决。 现阶段《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系统讲解《机械制图》后利用一到二周时间进行零件的测绘训练。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训练时间与理论讲解分开,对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不是很有利。二是《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是分开教学,《机械制图》有专业课老师讲解,而零件测绘训练由实训老师负责。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乐于实训的训练而缺少基础知识的学习热情。易形成为了实践而实践,实际应用能力不足。由于缺少理论的支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三是工学结合的模式,学与做结合,学校与企业互通,以企业的实际工况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该说这种方法对学习是最有效的,在许多的西欧国家也证明是有成效的。但这需要国家,学校,企业共同参与,要有完善的制度,要有的一定的的资金保障,我国的现状还不能达到这种要求。为此,有必要针对我国的现状与教学实际要求开展一定的教学研究,探求有效性教学的途径。制图教学中,把《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进行组合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方法。 4 《机械制图》与测绘技能训练结合教学的思考 那对《机械制图》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在现阶段与测绘技能训练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从企业工作现状与教学上本人认为《机械制图》的学习配以一定量的测绘技能训练更有利于知识的提升。而两者要进行有效的结合教学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4.1 结合教学时间安排 由于职校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所以现阶段《机械制图》的学习一般在新生就开始接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这是必要的,不然后续的专业课程将无法进行,许多学校该课程是两学期的学习,按照课程结构从简到繁,由点线面的投影到几何体形状的表达,再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由于大都是纯理论的教学,学生的抽象思绪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的水平与能力。《机械制图》与测绘训练进行结合教学,最好是进行三至四个学期的教学。第一学期以识图教学为主,不必讲太多的制图内容,以国标要求及投影规律为主,但一定要配以简单的模型或实物进行教学,对《机械制图》的内容先过一遍,观其大略。第二学期以绘图的内容为主,通过一定量的测绘作图模块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第三至四学期可考虑以整机测绘,仿形设计去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本人觉得,制图知识的学习要重在温故而知新。要能提供给学生这一途径,能有机会经常去翻阅学习、运用这种知识。通过“学-用-学”的过程使知识深入于思维中。这就要与其他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果是一本书重讲二遍三遍,学生就也会没有学习的兴趣。4.2 结合教学的内容选择 前面说过,其实机械制图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公差与配合,材料,机械传动等相关的知识,这些内容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在第一学期的识图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视图的分析,如视图的表达方法及表达目的,视图的分析方法及运用。能较熟练地运用形体分析,点线面分析视图。由于一般的教学安排上,公差与配合一般也会放在第一学期进行教学,所以在视图学习时要结合两种课程的知识,要会分析尺寸的含义。在第二学期进行模块作图时,运用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一方面会巩固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模块的内容可取设备或装置进行零件测绘,有条件的可选择同一种零件的两种状态进行:合格件与不合格件(或磨损件)。从简单的轴到复杂的主轴,从盘类到叉架类再到箱盖类。根据学习情况与学生的能力素质,因材施教,因才(学生)选材(教学内容)。第三学期可配合课程设计进行总装图的测绘或仿形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学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的相关课程,通过总装图的绘制来加深对机械传动的学习,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与运用。当然,如按照这种三学期的教学要求去做,现在的教科书就不能适用了,就有必要对传统的教材进行修订。 4.2 结合教学的方式、方法的考虑 结合教学必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既要有分散又要有一定的融合,在教学理论阶段采用班级授课,实物观察,企业观摩等形式进行,在测绘技能训练阶段采用模块分解,小组攻关,项目任务等方式进行,但一定要为统一的目标而进行,那就是识,绘及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毕竟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掌握、运用知识。有条件采用工学结合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现阶段采用这一方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师资、资金投入都是瓶颈问题,需要学校去寻求企业的配合与支持。 4.3 结合教学对教师要求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理论老师与实训老师的教学基本是各自分开进行的,虽然有许多内容是相关的,但由于教学的环境与资源的局限性,特别是一体化教材的不足,对教学的理解各自有各自的想法。造成教学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不足。这一方面使学生感到教学的杂乱,难以适应学习。另一方面也常让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感慨学生基础知识太差,学的知识不能融合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理实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好教材的选用或编排。二是要做好理实内容的衔接与知识的实际运用。三是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这就要求教师本身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老师要能经常一起备课,上课,互相交流,最好能经常下企业,能把知识应用与实际工况相结合进行事例教学。当然这方面单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也需要学校、企业的能提供协助配合。 以上只是笔者在工作及教学中对《机械制图》的学习与教学的一点浅薄之见,有许多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对一些认识还有较多不到位的地方。《机械制图》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课,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课程,在职校学生的学习中学生是不够重视的,掌握得也不是很好。本人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加强对这一方面的认识与学习。也希望这点浅薄之见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与交流,共同为提高《机械制图》的有效性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钱可强主编――5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机械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机械加工技术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沿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新法尤为重要。 一、技能实训课堂内容模块化 为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技术能手,我们将训练划分为单件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习和训练。(1)单件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实训内容是一系列教学模块,模块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逐步变化,形状由简单到复杂,精度由低到高发生变化。一个毛坯,通过形状、尺寸、精度变化,能多次加工,要求达到的技能标准逐步提高。单件技能训练要反复操作,达到动作规范、准确、迅速。(2)综合技能训练模块机械零件装配组合起来才有实用性,机械加工技能也不是孤立的。综合训练包括识图、工艺、加工、装配、检验等方面,通过综合训练提升学生全面的技能。综合技能要达到技术全面,统筹兼顾的要求。 二、课堂组织理论―实践一体化 以前,我们在教室讲授加工理论,在车间进行技能实践,两种课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开进行,一部分教师讲理论,另一部分教师指导实训,理论和实践不同步,甚至严重脱节。理论课上讲的内容实训当中也许用不到,理论得不到验证,理解不够深刻。实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理论课上没讲到,实训进度上不去。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现在,车间专门开辟出一块理论学习区,在学习区内摆设课桌和讲台,把理论课搬到车间去讲,车间就是教室,边讲理论边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紧密了。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印证理论、检验自己的设计思想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查找解决原理和办法,并将其记录下来。 三、过程管理精细化 机械实训总结篇7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摘 要】根据笔者多年的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经验,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在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训成效。 关键词 实训成效;机械加工;产教结合 机械类高职院校在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道路上,进行不断的探索,最终被接受和认可的就是让学生参加实训,很多机械类高职院校走“产教结合”的优质高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去校办工厂进行实训,学生在这里学习实际产品的加工技术,同时也熟悉了机械加工企业与工厂作为一线操作工在“领料、加工、交检”这一系列操作工人需要完成的流程,能更好的融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今后能更快的融入工厂也奠定基础。 校办实训基地主要是为了培训学生基本职业素养,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技能为主。为了培养企业人才,提高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各大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提高机械加工实训的方法,也提出很多改革措施,最终成效如何呢?通过近些来年来的调查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们希望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上手。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除了在本专业技能要学得比较扎实,同时还要有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通过企业的反馈信息和对学生现场实操招聘考试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成效与企业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 学生实训的重视程度不够,需注重实训的前期培养 很多学生对实训没有深刻的认识,仅仅把实训当成正常教学中的过程,只要考试通过就行,甚至有部分学生怕苦怕累,想把实训蒙混过关。由于学生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自主学习,所以对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粗浅。学习机械加工技能,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自学钻研得来的。作为参与实训的学生,必须地自己所学技能有深刻认识,可能是自己今后谋生的饭碗,努力学习并培养对它的热爱,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效果也大打折扣。 2 实训过程中不善于总结 这一点在实训过程中很多学生忽视了,我们大多数学生参与实训,都是第一次告别理论课堂,接触机械加工,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笔记的习惯,即使在实训过程中完全听懂了,由于没有成文的记录,两三周之后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把少见、常用、重点和难点、包括自己在实训环节中出现的操作失误等等。实践证明,勤总结和勤记录的学生在实训之后仍然能记住当初所学的知识。 3 实训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或者说理论知识欠缺 很多学生在实训时体现出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或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深刻。例如:普通铣床实训中铣削六面体要求基准统一,那么对基准面的理解,很多同学都知道大概的意思,但是不能阐述其定义。又如课堂上讲的刀具角度,在实训中针对一把焊接式车刀,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判别出前角、后角、主偏角等等,甚至很多学生连主切削刃都不能准确的辨认出来。另外,就是形位公差,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如垂直度、圆跳动、平面度等具体的意义。这方面的内容作为学生入门技能培养的基础知识,必须要掌握牢固。如果能很好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学习效率一定事半功倍。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加以改善: 3.1 加强几门重要课程的学习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必须学习好《机械制图》,《机械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基础》、《互换性与检测技术》等这些课程,这些课程是机械加工的入门课程,它直接影响到一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同时,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对实训老师的教课也起到帮助作用,他们能很快的理解老师讲的加工方法,装夹原理等等,促进实训效果。 3.2 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学生刚接触机械加工,大多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般均是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来练习,学习方法也基本是处于探索过程中。作为实训老师,应该在实训过程中,结合学生平时实训中的整体表现、接收新技能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结合自己以前学习机加的经验,给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学习方法,这样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3 示范讲解时使用书面规范语言且有意识的融入工艺原则 很多学生在实训结束后对刚学完的加工方法、常用工量具名称等等仍然表达不清楚,部分老师讲课、回答学生的问题用语不规范。其实,我们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必然会进一步学习专业技能,那么他们也需要更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职业技能等级,那么这个过程中,除了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之外,在口头表达能力上也必须加强,所以我们实训老师讲课必须要规范,并且尽量使用书面语言,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实训老师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意识的加强专业术语的表述。 实训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应把具体的加工方法与工艺原则相结合,这样学生印象较为深刻,也容易理解。例如,普通铣床上铣削平行面的时候控制尺寸,必须要粗精分开,先粗加工去除绝大部分余量,留精加工余量,然后通过测量知道所剩精加工余量,最后再根据余量来精加工,这样给学生灌输的是通过测量保证尺寸而并非对刀来保证尺寸的一种理念。这样学生想到教材学过的知识,这里用到了,也间接的肯定了他们之前的学习效果,其实对学生内在的影响很大。 3.4 重视基础项目细节讲解和多项目、广角度兼顾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基础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的讲解,例如,我们讲解六面体的加工,铣削的第一个面是基准面,如何控制基准面的平面度作为重点。第二个面是铣垂直面,我们必须讲解清楚如何通过垫圆棒调整垂直度;第三个面我们必须讲解清楚如何用直角尺找正来铣削侧面与侧面的垂直度。 学生的实训时间有限,其实如果单个项目的练习非常的熟练也很难,那么我们就可以坚持多项目、广角度的原则,我们在可以给学生拓展讲解“用60°靠板铣螺母、铣斜面主轴扳角度的方法、铣V形槽的方法”等等,通过这些加工方法的讲解,能扩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的广度增加见识,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3.5 提高实训教师的责任心 学生来校办工厂实训,他们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学习的,这就看我们实训老师如何引导,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尽量培养他们对实训的兴趣也是我们实训老师重要职责之一,老师要尽量多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掌握技术的毫无保留的教给学生。在讲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很有耐性,讲解细致同时注重重难点的突出。在讲完之后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积极的巡回指导,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训老师责任心直接影响着学生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的高低。 参考文献 [1]骆小明.机加工实践教学方法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 [2]张兴全.机械制造技术生产实践教学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机械实训总结篇8 1.抓好农机技术培训的“四个先” 新形势下的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必须要整体谋化,充分准备,分段实施,重点安排。 1.1先作规划 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即对培训的期数、人数、对象以及培训的内容做出合理的安排,使之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齐抓共训 ”。 1.2先编教材 农机培训工作,既要有相对固定的“定型”教材,更要有适合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受训对象的“活”教材。特别要注意在教材适应性和使用上下工夫,参考国内外的一些最新动态及实用技术,并紧密结合本地和农村的实际,编写一些实用性较强的“活”教材。 1.3先作调查 新时期的农机培训工作必须“有的放矢”,首先要找准对象,否则就会出现“无的放失”或“矢”不中“的”的现象。农机技术培训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教育,一般的学校教育对象基本上是处于同一年龄层次、同一文化水平,包括思想理念也大体相同,而农机技术培训的对象几乎是不确定的,其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业务基础、思想理念大都参差不齐,这就要培训机构必须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方能对症下药。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受训对象,通过短期培训能够学到什么,学了之后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否发挥作用,都应该作为调查考虑的内容。 1.4先选基地 所说的基地,除了固定的培训基地,还应选择跨乡镇、村屯比较多和比较近的地方作为受训点,这样省时、省力、受训人员多、效果好。另外,根据区域不同,受训内容不同,为受训者提供演示观摩现场,使受训者有实习工作的条件,为受训者在短期内利用所学技术用于生产实际创造条件。 2.搞好农机技术培训的“四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农机技术培训永远是一个新课题,要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受训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2.1培训农机驾驶员与培训农机大户相结合,以培训农机大户为主 根据农机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机技术培训工作要注重思路调整,把农机大户作为培训的重点,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应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2.2“死”教材与“活”教材相结合,以“活”教材为主 农机技术培训要在培训教材改革上下工夫,努力满足适合本地实际和受训者需要的“活”教材。要根据受训者所使用的机械、技术的变化,以及新机械、新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培训内容,探索培训方式和修改教材的新思路。 机械实训总结篇9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alent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explains the guiding ideolog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gricultural talent, then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major in Hainan University and presents the model of trinity applied into talent education. Finally it provides the detailed practical scheme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关键词: 农机;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trinity;mode of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24-02 0引言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以下简称农机化)专业是我国高校农业工程领域的一个传统专业[1]。目前,由于不同学校面向区域、自然环境及服务对象的不同,对农业机械的应用与研究方向也各不相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机化专业发展模式。但作为人才培养的农机化专业,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亦有很多类同之处,本科专业的人才定位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具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2~3],所不同的是,各高校为了体现特色和各自的办学特点、人才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不同,在“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之前加上诸如“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具有较强的机械化生产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和机械化及自动化控制装置的设计、制造、运用、评价及营销等方面能力,素质优良、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性、应用型”等限定性定语,界定了所培养学生的能力侧重点。长期以来,各高校为我国的农业及其它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农机人才,为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业开始反哺农业,“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海南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使农机化再度成为富有时代特色的热门学科[4]。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形成了“技术上狭窄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的重工轻农”等理念,出现了专业萎缩,报考生源锐减等现象,在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不同程度存在。如何培养新形势下能够迎接新的挑战的农机科技人才,是摆在农机化本科教育领域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者在总结几十年农机专业办学经验基础上,结合海南大学的专业特色,围绕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总目标,提出目标层次逐渐递进的“三位一体”的塔形培养模式研究,真正实现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培养要求。 1“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内容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体系=基础阶段+专业理论+综合训练”专业培养模式。模式中,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初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专业理论阶段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放在学生应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基本的实践技能,综合训练阶段则强化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农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在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在各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上,应该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区域农业特色与农业机械匹配的对应关系;二是利用大机械平台,建立机械工程与农业机械课程体系对接通道;三是与时总结、与时俱进和与时资源,将科研成果及总结,并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另外其它学科资源也应及时溶合到本专业学科中来,扩充本专业学科。 2.1 基础阶段本阶段应重点培养农机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大一时重点突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机械制图》、《大学物理》、外语水平、计算机基本能力及相应的文理学科知识的交融贯通,还应开设更多的全校性选修课以满足更广大同学的需要,从不同方向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阶段应对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的同时更要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为后面专业理论学习的阶段铺下良好的基石。大二、大三时,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其中有《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等课程。培养学生对此学科的兴趣,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并把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融为一体,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完善自我的同时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思想。 2.2 专业理论本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专业基础课程模式要向综合大学看齐,突出其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功能,选修课程模块要有足够的广度与深度,要融入前沿知识,体现学科的综合交叉,突出其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功能[5]。 学习本专业特有的特色专业课,农业机械学,汽车拖拉机学,农业机械运用管理学,掌握CAD技术,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备的性能设计、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初步具有农业生产机械化系统设计和经营管理、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科研、开发、推广的能力。并了解国内外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2.3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阶段需要把前两个阶段知识运用于此,通过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并培养学生创新设计,通过创新原理、创新方法和创新手段,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方式,使学生在产品的概念设计和方案设计得到很好的锻炼[6]。随着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课程体系可以随之调整,该专业培养目标基于机、电两个主线为该专业培养方向,机械方面主要以产品设计过程为主线,面向产品设计过程环节,又把机与电相互结合起来,做到既对立又统一。加强学生对软件技术和实践的学习,通过不断探寻新事物,多参加学校的机械实践活动,观摩实验,参与专业讲座,用于开发自己,或者多动手参与案例的开发,增加实习时间,参与企业的实践学习,试着动手创作机械化设施。 3农机专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3.1 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海南大学农机化学科2009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学科建设,使得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和课程建设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农机化人才的重点。海南大学农机化学科于2008年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应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钻研兴趣。力求新的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树立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教育思想。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2010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机械创新设计、现代制造技术和Pro/E等应用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课程建设按“先基础,后专业”的建设原则,《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等课程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向省级精品课程发展。 除了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等各种统编教材,为反映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教研室老师结合国内外最新理论,先后自编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农业机械专业英语》、《农机新技术》等教材,该系列新教材更能反映本专业的特色和发展动向,更加符合现代农机化专业教育的要求。 3.3 加强实践和实验环节的训练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大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让学生尽早投入到生产、科研、社会实际中去,近年来,在加强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如“传统机械加工的金工实习基地”、“先进制造实习基地”、“农业机械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与校外有关单位的合作,已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主要的生产实习基地设在海南金鹿拖拉机厂、海南机械一厂、营根机械厂、海南齿轮厂等厂。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增强了服务农机化事业的决心。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可进行为期10周的实习,主要实训项目有车工、铣工、钳工、磨工、焊接、数控加工技术、数控铣、数控车、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成型和电火花穿孔。通过示教、示范、实际加工和综合创新制作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以及整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课程实验环节上增加了创新设计、农业机械虚拟样机仿真设计、农业机械造型设计、机械精度综合设计等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比例达到90%以上。 3.4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提高学生专业方面的创新能力,每学年都会聘请国内、外农机化领域的教授、专家进行讲学,通过面向学生举办农业机械学科发展专题系列学术报告,让学生及时了解该学科学术前沿动态,为后期的科技创新活动奠定基础;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大学生科技竞赛,提高专业学习与研究探索的兴趣。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尽量结合生产、科研实际,以接触实际工程设计进行“实战”训练。建立富有活力的科技社团,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开展创新活动,组织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 4结束语 通过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实验项目的加强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使培养体系更能体现海南大学的特色,而且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在全国性的力学竞赛、大学生智能汽车设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等科技竞赛活动中,该专业的学生都获得了奖项。由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因此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好评,本科就业率达到98%以上。今后在办学中,继续坚持特色,强化优势,以农业装备设计制造一体化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适应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新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适应现代设计制造一体化学方法测的学科综合运用能理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牛盾.把握重点,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中国农机化,2000,(2):2-3. [2]徐凤英,区颖刚,马瑞峻,陈震.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探索.农机化研究,2003,(1):227-228. [3]张桃林.农机化发展质量要进一步提高.农机质量与监督,2010,(1):7-9. [4]陈云,慧.中国农业机械化二十一世纪发展初探.农机化研究,2000,(3):6-10. 机械实训总结篇10 如何让课堂既能体现学生的学,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尝试把“练”字请进课堂,让课堂以训练为主线贯穿始终.因为训练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地学习,通过训练能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领会和掌握知识,通过训练,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学会查漏补缺,学生哪些部分没有掌握好,哪些部分没有弄清楚,都可以在训练中得到体现,对学生有提醒和促进的作用.下面笔者以初中九年级人教版《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 设置情景 训练中归纳旧知 上课开始,播放视频《没刹车的车》(没刹车的汽车自己滑动起来,司机使劲追,没追上.视频来自http:///programs/view/jOz6iH8fGVU从20秒截屏到38秒)(如视频截图1所示)通过有趣视频吸引学生注意,教师结合情景提问训练,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 训练1 视频中的这辆汽车自己滑动时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否发生了改变?为什么? 生答:动能变大,因为速度变大.重力势能变小,因为车所处的高度变小. 训练2 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还有什么? 生答:质量. 训练3 势能除了重力势能还有哪些,说一说影响它们的因素? 生答:弹性势能,它与弹性形变的大小和材料有关.


老师投影列出复习的相关知识点. 2 建立概念 训练中获得新知[HJ1.55mm] 师:在物理学中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的大小就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它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训练4 如果刚才的汽车动能是1000 J,势能是800 J,那它的机械能是多少? 生答 1800 J. 训练5 如果在最低点时势能为0 J,动能是1500 J,机械能是多少? 生:1500 J. 师:当势能为0 J时机械能就是动能,当动能为0时机械能就是势能. 师:(图2)我们来看看前面视频中的人到底追没追上那辆汽车?请继续观看视频(汽车上坡然后又下坡滑下来,从38秒截屏到49秒)问:追上了没有? 答:车自己又滑回来了. 训练6 汽车为什么能自己滑来滑去呢?我们从功和能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汽车下坡时,是什么力做功使它的动能增大? 生:重力做功使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训练7 上述问题中减小的重力势能哪去了,增大的动能从哪里来的? 生:重力做功使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训练8 汽车上坡时功和能是什么关系呢? 生:克服重力做功使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师:对,这个例子说明通过重力做功和克服重力做功使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板书: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 演示实验 分析中训练新知 3.1 演示滚摆实验 训练9 (如图3)观察并分析滚摆在运动的过程中各阶段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2 演示模拟过山车实验 训练10 (如图4)分析过山车各阶段能量的转化.播放过山车视频,学生上台展示分析结果. 3.3 演示球碰撞弹簧的实验.并用视频慢放其中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训练11 (如图5)观察球和弹簧碰撞的过程,分析其中能量的转化.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结论:(板书)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 3.4 演示弹簧振子的振动实验 训练12 (如图6)分析弹簧振子振动时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生:A到B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B到C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C到B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和动能,B到A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也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三者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板书) 4 学生实验 动手中体验新知 训练13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知识在生活中非常实用.比如,打桩机就是利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呢?学生思考并分小组交流,分析这些例子各阶段动能和势能在如何转化.然后列举出典型事例,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展示分析(如撑杆跳,跳水等). 训练14 (如图7)学生分组实验:铁锁摆回时会不会碰到鼻子? (实验前强调注意事项,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问:刚才铁锁打到你们的鼻子了吗? 答:没有.因为铁锁摆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不断损失,所以铁锁越摆越低. 训练15 上述情景中损失的机械能哪儿去了? 答:转化成了内能. 师:可见机械能还能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包括我们前面看到的滚摆越摆越低也是因为摩擦和阻力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越摆越低. 师:如果我们减小物体摆动的幅度,再看看高度的变化. 训练16 (如图8)学生实验:摆角小于10°的单摆. 实验观察发现摆球高度减小的非常慢,可见空气阻力越小机械能损失越小,由此推理: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及摩擦球将一直保持这个最大高度摆动下去.摆动时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是守恒的.板书: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训练17 刚才打鼻子实验时那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打不打得到鼻子呢?星空体育 生:打不到,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及摩擦,机械能没有损失铁锁也只能摆到和原来同样的高度. 训练18 (如图9)播放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轨道运行的动画.回答下列问题. 5 巩固练习 应用中学会新知 训练19 如图10所示,一个小球由静止从光滑曲面的顶端自由滑下,若它在顶端的重力势能为55 J,不计空气阻力则滑到底端的动能是 A.45 J B.50 J C.55 J D.60 J 训练20 如图11所示,同一小球先后从倾角为30°和60°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从顶端滑到底端,不计空气阻力,它滑到底端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v1>v2 B.v1=v2 C.v1 [TP7CW33.TIF,Y#] 训练21 如图12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O点的正下方固定有一根钉子P.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 A.第一次过位置1后最高能到达位置2 B.第一次过位置1后最高能到达位置4 C.第二次过位置1后最高能到达位置3 D.第二次过位置1后最高能到达位置5 [BP(]训练22:如图12所示是“会爬坡的罐子”的内部结构图,为什么罐子会自动爬坡星空体育?教师演示小实验:会爬坡的罐子(如图8)[BP)]

同类文章排行

最新资讯文章

返回顶部